2025年11月24日 18:03 发布
编辑:Editor近年,针对华人长者的诈骗案件在新州再度活跃,其中「祈福诈骗」更成为警方重点关注的欺诈方式。华人服务社负责定居、健康、培训与就业服务的卢静(Jane Lu)在接受 2CR 澳洲中文广播电台专访时,深入分析诈骗手法、受害原因,以及如何以社区力量与家庭合作,降低长者受害风险。
祈福诈骗再现:专挑孤单与语言受限的长者下手
卢静指出,「祈福诈骗」在社区已存在十多年,近期在悉尼再度高发,尤其针对华人年长女性。诈骗集团利用华人长者的孤独感、文化信念,以及对家人安危的担忧行骗。诈骗者通常在公共场所主动搭讪,以问路或找中医作为开场,并借由「同乡」或「同姓」与受害者建立亲切感,再编造家人会遭遇厄运、疾病或意外的说法,让受害者陷入焦虑。接着,受害者会被要求带上现金与金饰,交由「高人」做法事以「化解厄运」。在仪式中,财物会被掉包,受害者往往到数周后才发现损失。
许多长者因担心被家人责怪而选择沉默,使案件更难追查。卢静表示,这类骗局带来的伤害不仅是金钱损失,还包括深层的自责、羞耻与情绪创伤。有受害者回家后长时间无法平静,甚至出现不敢外出或抑郁的情况。
除了「祈福诈骗」,卢静提醒,华人社区近期也频繁出现其他骗局,如:
卢静提醒,诈骗者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催促、保密、恐吓」,只要对方要求立即转帐或要求受害者保密,就是危险讯号。
家庭的支持:理解比责备更重要
卢静强调,长者受骗并不是因为容易上当,而是被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利用。家人若以责备回应,反而让长者更加孤立、不敢求助。
她建议家属可以:
她指出,许多长者因语言障碍、文化羞耻或不熟悉相关制度,而选择不报警,此时家人的支持与陪伴更显重要。
华人服务社提供的支援:语言协助、义工服务与社工服务
为协助语言不便、缺乏支援的群体,华人服务社提供全面服务,包括:
若不幸受骗,应立即采取的三步骤
最后,卢静建议遭遇诈骗的长者与家属记住三步:
卢静认为,长者之所以容易受骗,往往是因为孤独、缺乏社交与缺乏支援。因此,比起单纯教导「不要相信陌生人」,更重要的是为长者提供陪伴,让他们建立资讯通道,有可信任的人可求助。她期望社区与家庭能共同努力,减少长者的孤独与无助感,让他们在熟悉的语言与文化环境中获得支持,远离诈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