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18:03 發布
編輯:Editor近年,針對華人長者的詐騙案件在新州再度活躍,其中「祈福詐騙」更成為警方重點關注的欺詐方式。華人服務社負責定居、健康、培訓與就業服務的盧靜(Jane Lu)在接受 2CR 澳洲中文廣播電台專訪時,深入分析詐騙手法、受害原因,以及如何以社區力量與家庭合作,降低長者受害風險。
祈福詐騙再現:專挑孤單與語言受限的長者下手
盧靜指出,「祈福詐騙」在社區已存在十多年,近期在悉尼再度高發,尤其針對華人年長女性。詐騙集團利用華人長者的孤獨感、文化信念,以及對家人安危的擔憂行騙。詐騙者通常在公共場所主動搭訕,以問路或找中醫作為開場,並藉由「同鄉」或「同姓」與受害者建立親切感,再編造家人會遭遇厄運、疾病或意外的說法,讓受害者陷入焦慮。接著,受害者會被要求帶上現金與金飾,交由「高人」做法事以「化解厄運」。在儀式中,財物會被掉包,受害者往往到數週後才發現損失。
許多長者因擔心被家人責怪而選擇沉默,使案件更難追查。盧靜表示,這類騙局帶來的傷害不僅是金錢損失,還包括深層的自責、羞恥與情緒創傷。有受害者回家後長時間無法平靜,甚至出現不敢外出或抑鬱的情況。
除了「祈福詐騙」,盧靜提醒,華人社區近期也頻繁出現其他騙局,如:
盧靜提醒,詐騙者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催促、保密、恐嚇」,只要對方要求立即轉帳或要求受害者保密,就是危險訊號。
家庭的支持:理解比責備更重要
盧靜強調,長者受騙並不是因為容易上當,而是被精心設計的心理陷阱利用。家人若以責備回應,反而讓長者更加孤立、不敢求助。
她建議家屬可以:
她指出,許多長者因語言障礙、文化羞恥或不熟悉相關制度,而選擇不報警,此時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更顯重要。
華人服務社提供的支援:語言協助、義工服務與社工服務
為協助語言不便、缺乏支援的群體,華人服務社提供全面服務,包括:
若不幸受騙,應立即採取的三步驟
最後,盧靜建議遭遇詐騙的長者與家屬記住三步:
盧靜認為,長者之所以容易受騙,往往是因為孤獨、缺乏社交與缺乏支援。因此,比起單純教導「不要相信陌生人」,更重要的是為長者提供陪伴,讓他們建立資訊通道,有可信任的人可求助。她期望社區與家庭能共同努力,減少長者的孤獨與無助感,讓他們在熟悉的語言與文化環境中獲得支持,遠離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