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2日 15:00 發布
編輯:Editor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一月重返白宮後,對盟友與對手相繼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理由包括增加財政收入、縮減貿易逆差以及推動製造業迴流。根據數據,今年1月至7月,美國已徵收約 1,220億美元(1,850億澳元)關稅,僅佔2025財年聯邦收入預期的 2.4%。然而,國會預算辦公室仍預測本財年赤字將高達 1.9兆美元。雖然關稅規模龐大,但美國消費者至今大致上未感受到明顯的通膨壓力。莫納什大學經濟學者羅伯特·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解釋,部分原因在於企業在關稅正式實施前囤積庫存,並通過壓縮利潤率吸收成本,減弱了對零售價格的衝擊。
不過布魯克斯警告,關稅一旦設立,往往具有持續性與難以撤銷的特徵,難以撤回。企業囤貨與削減利潤率僅能在短期內緩衝,一旦消耗殆盡,物價壓力將難以避免。他指出,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本身也正在擾亂全球貿易與投資環境。總體而言,關稅政策目前尚未全面推高物價,但隨著時間推移,潛在的通脹風險與經濟不確定性正逐漸累積。
來源: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