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Advertisement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更新時間:2025/09/23
吳擎添中醫師和吳宇琛中醫師,將會在節目中分享多年的臨床治療心得、介紹中醫保健養生知識,希望可以為聽衆提供幫助。

電針與電療:科學與臨床的比較

吳宇琛

SUM WU

 

 

Sum Wu

Reg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Bachelor of Health Sc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TS)

Bachelor of Science Majoring in Psychology (UOW)

Director of Hurstville Chinese Herbs Centre

Vice Dean of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Australia

Specialising in pain management and mental wellbeing through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science in mental health, dieting and nutrition.

 

吳宇琛,澳大利亞政府注册中醫師、針灸師,五龍崗大學心理學學士、悉尼科技大學中醫系學士,澳大利亞松軒中醫藥中心主任醫師,澳大利亞中醫骨傷專科學院副院長。

擅長用傳統針灸理傷手法和中藥治療各種新舊損傷痛症,特別採用中醫中藥和現代心理學、營養學相結合調理治療各種慢性病和亞健康。

 

 

 

Electro-Acupuncture vs. Electrotherapy: A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Comparison

電針與電療:科學與臨床的比較

The use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healthcare has expanded greatly in recent decades, offering non-invasive or minimally invasive options for pain management, rehabilitation, and neurological recovery. Two approaches often compared are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lectrotherapy. While both involve applying controlled electrical currents, their origins, methods, and underlying theories differ significantly.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can help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make informed choices about treatment.

近年來,電刺激在醫療中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為疼痛管理、康復和神經功能恢復提供了非侵入性或微創的治療選擇。在眾多方法中,電針與電療經常被拿來比較。二者都涉及使用可控的電流作用於人體,但其起源、操作方法和理論基礎卻有顯著差异。理解這些不同之處有助於患者和臨床醫生在治療時作出明智的選擇。

 

What Is Electro-Acupuncture?什麼是電針?

Electro-acupuncture is a modern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k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t involves the insertion of fine needles into precise acupoints along meridians, which are thought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Electrodes are then attached to the needles to deliver gentle electrical impulses. The stimulation is usually felt as rhythmic tapping, pulsing, or tingling, with intensity adjusted for comfort. Frequencies typically range from 2 to 100 hertz. Lower frequencies, such as around 2 hertz, stimulate the release of endorphins and enkephalins, which act as the body’s natural painkillers. Higher frequencies, closer to 100 hertz, enhance endorphin release and further contribute to pain modulation.

電針是對傳統中醫針灸的一種現代化改良。與傳統針灸一樣,它需要將細針刺入沿經絡分佈的特定穴位,這些穴位被認為與調節氣的運行密切相關。在此基礎上,針體會連接電極,通過針體向穴位傳遞微弱的電刺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通常會感到有節奏的敲擊感、脈動感或輕微的麻刺感,强度會根據患者的耐受情况進行調整。治療所用的電流頻率一般在2至100赫茲之間。低頻刺激(約2赫茲)能够促進腦內啡和腦啡肽的釋放,這些物質是人體天然的鎮痛劑;而高頻刺激(接近100赫茲)則能進一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從而增强鎮痛效果。

 

Scientific Evidence科學證據

Modern neuroscience has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why electro-acupuncture works. Studies in both animals and humans demonstrate that it modulates neurotransmitter activity, increasing the release of serotonin, dopamine, and endogenous opioids. These changes can improve mood, reduce pain, and even support recovery after neurological injury. Brain imaging research using fMRI shows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alters activity in the amygdala, prefront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regions linked with emotion, decision-making, and memory. In rehabilitation, especially after stroke, electro-acupuncture appears to enhance neuroplasticity, the brain’s ability to reorganize and form new connections, which is essential for regaining motor skills. It also affects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creasing parasympathetic activity, lowering cortisol levels, and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現代神經科學為解釋電針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動物和人體研究表明,電針能够調節神經遞質的活動,新增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從而改善情緒、減輕疼痛,甚至促進神經損傷後的恢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發現,電針可改變杏仁核、前額葉皮質和海馬等腦區的活動,這些區域與情緒、決策和記憶密切相關。在康復領域,尤其是中風後康復過程中,電針似乎能够增强神經可塑性,即大腦重新組織並建立新連接的能力,這對運動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此外,電針還能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皮質醇水准,並改善睡眠質量。

 

Clinical Applications臨床應用

Clinically, electro-acupuncture is used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ditions. It is frequently applied to manage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such as osteoarthritis or lower back pain. In neurology, it has shown promise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neuropathie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t is also being studied f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cluding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nsomnia, and has applications in fertility and gynaecological health.

在臨床上,電針應用廣泛。它常用於治療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如骨關節炎和腰痛。在神經系統疾病中,電針在中風康復、周圍神經病變以及帕金森病的治療中顯示出積極效果。它還被用於研究焦慮、抑鬱和失眠等心理障礙,並在生育及婦科健康方面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What Is Electrotherapy? 什麼是電療?

Electrotherapy, by contrast, belongs firmly to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biomedical science and is a mainstay in physiotherapy and sports medicine. Instead of needles, it delivers currents through electrodes placed on the skin’s surface. Several distinct forms of electrotherapy are commonly used.

與電針不同,電療完全屬於西方生物醫學的範疇,是物理治療與運動醫學中的常用方法。它不使用針,而是通過置於皮膚表面的電極傳遞電流。電療包含多種不同形式,每種方法針對的目標和作用機制不同。

 

Types of Electrotherapy電療的類型

  • TEN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Delivers low-voltage current to stimulate sensory nerves. It reduces pain by activating the “gate control” mechanism in the spinal cord, blocking pain signals to the brain.
  •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通過低電壓電流刺激感覺神經。其鎮痛機制是啟動脊髓中的“閘門控制”機制,從而阻斷疼痛訊號傳遞到大腦。
  • EMS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 Causes muscles to contract, helping prevent atrophy after injury and improving strength during rehabilitation.
  • 電刺激肌肉(EM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引起肌肉收縮,有助於防止損傷後出現的肌肉萎縮,並在康復過程中增强肌力。
  • Interferential Therapy (IFT): Uses medium-frequency currents that intersect to penetrate deeper tissues, often applied for pain relief and reducing inflammation.
  • 干擾電療(IFT,Interferential Therapy):利用兩組中頻電流在體內交叉疊加以穿透深層組織,常用於緩解疼痛和減輕炎症。
  •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Assists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injuries, such as spinal cord injury or stroke, by stimulating muscles to perform functional tasks like walking or grasping.
  • 功能性電刺激(FES,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幫助神經損傷患者(如脊髓損傷或中風患者),通過刺激肌肉完成抓握、行走等功能性動作。

 

Scientific Evidence科學證據

  • Pain control: TENS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both acute and chronic pain, including labour pai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europathic pain.
  • 疼痛控制: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已被證實可減輕急性和慢性疼痛,包括分娩疼痛、術後疼痛和神經性疼痛。
  • Rehabilitation: EMS and FES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motor learning,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spinal cord injury.
  • 康復:EMS和FES可改善中風或脊髓損傷患者的肌肉力量、運動學習能力和功能恢復。
  • Circulation and heal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local blood flow and enhance tissue repair, useful in wound healing and sports injuries.
  • 循環與癒合:電刺激可增加局部血流並增强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和運動損傷。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Use互補與整合應用

Althoug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lectrotherapy were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combining the two approaches. For instance, a patient with chronic back pain may use electro-acupuncture for systemic pain regulation while also receiving electrotherapy such as TENS or EMS for localized pain relief and strengthening.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may enhance brain reorganization, while FES provides practical training of specific movements such as grasping or walking. Rather than competing, the two method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en integrated into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

 

儘管電針與電療的發展路徑完全不同,但現時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者關注如何將兩者結合應用。例如,對於慢性腰痛患者,電針可用於全身性的鎮痛調節,而TENS或EMS則可提供局部的止痛和肌肉强化。在中風康復中,電針能够增强神經網路的重組,而FES則幫助患者完成抓握或行走等具體的功能性訓練。兩者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可以在個體化治療方案中相互補充、發揮協同效應。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lectrotherapy both harness electricity to influence the nervous system, but their philosophies and methods are distinct. Electro-acupuncture builds upon the holistic framework of TCM, with evidence showing effects on neurotransmitters, brain networks, and autonomic balance. Electrotherapy, grounded in modern physiology, directly targets nerves and muscles to relieve pain, restore function, and aid recovery.

電針與電療都通過電流作用於神經系統,但在理論基礎與操作方法上存在顯著不同。 電針植根於中醫整體觀念,並已通過現代研究證實其在調節神經遞質、影響腦功能網絡和自主神經平衡方面的作用;電療則以現代生理學為基礎,直接作用於神經與肌肉,幫助緩解疼痛、恢復功能並促進康復。

 

For patients, the choice may depend on treatment goals, cultural preferences, and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Increasingly,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see value in combining both approaches to offer comprehensive care in pain management and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對於患者而言,選擇哪種方法取決於具體的治療目標、文化偏好以及臨床建議。隨著醫療領域對綜合治療的重視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治療師傾向於將電針與電療結合使用,為疼痛管理與神經康復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療方案。

 

如有疑問想咨詢吳宇琛中醫師,可以在微信或whatsapp搜索61 404836368,加吳宇琛中醫師微信或whatsapp,也可以發短信或致電0404836368作語音留言,吳宇琛中醫師有空就會回復。

 

 

(吳宇琛中醫師,澳大利亞政府注册中醫師、針灸師,五龍崗大學心理學學士、悉尼科技大學中醫系學士,悉尼好思維松軒藥行主任中醫師,澳大利亞中醫骨傷專科學院副院長,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診療應諮詢專業人士。)

集數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9月22日
更新時間:23/09/2025
電針與電療:科學與臨床的比較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9月15日
更新時間:16/09/2025
胸部撞傷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9月08日
更新時間:09/09/2025
刮痧與Graston技術:傳統與現代的軟組織治療方法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9月01日
更新時間:02/09/2025
骨折後的分期和中醫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8月25日
更新時間:26/08/2025
比較西醫與中醫在外傷治療中使用冰敷的差異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8月18日
更新時間:19/08/2025
肋骨骨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8月11日
更新時間:12/08/2025
理解“上火”概念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8月04日
更新時間:05/08/2025
要重視病毒性感冒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7月28日
更新時間:29/07/2025
在澳大利亞從事中醫的路徑:注册、資格認證與職業發展機會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7月21日
更新時間:22/07/2025
邪要有出路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7月14日
更新時間:15/07/2025
中醫骨傷科與脊椎指壓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7月07日
更新時間:08/07/2025
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6月30日
更新時間:01/07/2025
澳大利亞的物理治療和中醫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6月23日
更新時間:24/06/2025
帶狀皰疹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6月16日
更新時間:17/06/2025
澳大利亞的脊椎指壓療法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6月09日
更新時間:10/06/2025
脊椎椎體壓縮性骨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6月02日
更新時間:03/06/2025
澳大利亞的自然療法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5月26日
更新時間:27/05/2025
骨折或軟組織損傷一定要徹底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5月19日
更新時間:20/05/2025
探索澳大利亞的替代醫學:多元化的療愈景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5月12日
更新時間:13/05/2025
跌撲損傷要及時尋求專業診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5月05日
更新時間:06/05/2025
針灸和乾針的關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4月28日
更新時間:29/04/2025
面癱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4月21日
更新時間:22/04/2025
中醫針灸、乾針和肌筋膜疼痛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4月14日
更新時間:15/04/2025
坐骨神經痛和腰椎間盤脫出的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4月07日
更新時間:08/04/2025
阿是穴、觸發點和肌筋膜疼痛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3月31日
更新時間:01/04/2025
中醫骨傷科治療效果很好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3月24日
更新時間:25/03/2025
衛氣營血辯證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3月17日
更新時間:18/03/2025
病人腰痛醫生頭痛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3月10日
更新時間:11/03/2025
六經辨證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3月03日
更新時間:04/03/2025
脊柱生理弧度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2月24日
更新時間:25/02/2025
為什麼人們對中醫感興趣或反對?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2月17日
更新時間:18/02/2025
脊椎和脊柱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2月10日
更新時間:11/02/2025
澳大利亞對中醫的現代認知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5年02月03日
更新時間:04/02/2025
澳大利亞中醫骨傷專科學院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2月24日
更新時間:24/12/2024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2月17日
更新時間:19/12/2024
何以百年——廣州中醫藥大學創校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8月26日
更新時間:27/08/2024
一個海外中醫師對中醫現狀的一己之見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8月19日
更新時間:20/08/2024
我的澳洲行醫經歷(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8月12日
更新時間:13/08/2024
中醫注册、標準和倫理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8月05日
更新時間:06/08/2024
30/07/2024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7月29日
更新時間:30/07/2024
澳大利亞的草藥限制和法規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7月22日
更新時間:23/07/2024
吳擎添跌打傷科膏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7月15日
更新時間:16/07/2024
北京中醫學學會研討會之旅(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7月08日
更新時間:09/07/2024
我的中醫骨傷科醫生職業之緣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7月01日
更新時間:02/07/2024
北京中醫學學會研討會之旅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6月24日
更新時間:25/06/2024
我的中醫骨傷科醫生職業之緣(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6月17日
更新時間:18/06/2024
上門服務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6月10日
更新時間:11/06/2024
中醫之路(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6月03日
更新時間:04/06/2024
胃酸反流之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5月27日
更新時間:28/05/2024
我的中醫之路(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5月20日
更新時間:21/05/2024
胃酸反流之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5月13日
更新時間:14/05/2024
如何辨別正規中醫師?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5月06日
更新時間:07/05/2024
中醫對腸易激綜合症的看法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4月29日
更新時間:30/04/2024
痛症能找到壓痛點的不用太擔心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4月22日
更新時間:23/04/2024
肠易激综合症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4月15日
更新時間:16/04/2024
病人腰痛醫生頭痛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4月08日
更新時間:09/04/2024
心理健康-脾臟和焦慮(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04月01日
更新時間:02/04/2024
我的“萬應止痛油”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3月25日
更新時間:26/03/2024
心理健康-脾臟和焦慮(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3月18日
更新時間:19/03/2024
我的跌打傷科藥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3月11日
更新時間:12/03/2024
季節性情緒失調之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3月04日
更新時間:05/03/2024
正骨理伤手法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2月26日
更新時間:27/02/2024
季節性情緒失調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2月19日
更新時間:20/02/2024
肌纖維撕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2月12日
更新時間:13/02/2024
產後抑鬱症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2月5日
更新時間:06/02/2024
髕骨軟骨退行性變和髕骨骨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月29日
更新時間:30/01/2024
中醫對心理健康障礙的認識(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月22日
更新時間:23/01/2024
痛風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月15日
更新時間:16/01/2024
中醫對心理健康障礙的認識(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月08日
更新時間:09/01/2024
膝关节置换术不要急于做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4年1月01日
更新時間:02/01/2024
食療(六)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2月25日
更新時間:26/12/2023
半月板受損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2月18日
更新時間:19/12/2023
食療(四)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2月11日
更新時間:12/12/2023
骨質疏鬆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2月04日
更新時間:05/12/2023
淺談減肥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1月27日
更新時間:28/11/2023
骨質增生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1月20日
更新時間:21/11/2023
食療(三)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1月13日
更新時間:14/11/2023
關於澳洲政府的居家養老津貼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1月06日
更新時間:07/11/2023
食療(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0月30日
更新時間:31/10/2023
小中風(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0月23日
更新時間:24/10/2023
食療(一)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0月16日
更新時間:17/10/2023
小中風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0月09日
更新時間:10/10/2023
介紹澳洲大學中醫課程(三)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10月02日
更新時間:03/10/2023
扁平足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9月25日
更新時間:26/09/2023
介紹澳洲大學中醫課程(二)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9月18日
更新時間:19/09/2023
跟腱炎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9月11日
更新時間:12/09/2023
小吳醫師的入行故事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9月04日
更新時間:05/09/2023
骨科觸診很重要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8月28日
更新時間:29/08/2023
骨裂为什么一周后照片才能确诊?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8月21日
更新時間:22/08/2023
第5跖骨基底部裂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8月14日
更新時間:15/08/2023
無菌性炎症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8月07日
更新時間:08/08/2023
脛骨結節骨骺炎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7月31日
更新時間:1/08/2023
膝關節積液應否作抽液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7月17日
更新時間:25/07/2023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7月17日
更新時間:18/07/2023
我的抗疫防疫反思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7月04日
更新時間:11/07/2023
我的抗疫日記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7月04日
更新時間:04/07/2023
膝關節的解剖和保養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6月27日
更新時間:27/06/2023
跌打後遺症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6月20日
更新時間:20/06/2023
封閉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6月13日
更新時間:13/06/2023
冷罩熱奉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06月06日
更新時間:06/06/2023
踝關節扭傷要徹底治療
詳情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 2023年5月30日
更新時間:30/05/2023
分享踝關節扭傷病例
詳情
更新時間: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