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13:37 發布
編輯:Editor在悉尼的華語廣播世界裡,有一把聲音伴隨著聽眾走過無數歲月,他就是李學儒。自1960年代投身廣播以來,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他不僅經歷過香港廣播業的黃金年代,更在澳洲的中文廣播舞台上繼續發光發熱。從香港到悉尼,從收音機到 YouTube,李學儒始終堅持用聲音傳遞信念與溫暖。
李學儒1949年出生於天津,6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1968年,他因聲線條件被發掘,正式踏入廣播界,曾任職香港商業電台與麗的呼聲。其清晰的咬字、沉穩的聲線和自然的表達,讓他很快成為聽眾熟悉的聲音。
在香港的廣播舞台上,他主持過新聞、娛樂及綜藝節目,憑實力一步步打響名堂。90年代初,他因家庭因素移民澳洲,1994年加入2CR澳洲中文廣播電台,並主持綜合性節目《有情天地》。
自1994年起,李學儒主持的《有情天地》幾乎成為澳洲華人聽眾的日常陪伴。節目涵蓋新聞時事、生活分享、佛理教育等內容,既有深度,也有溫度。他笑言:「在澳洲電台的工作,我雖然賺不到錢,但有很大熱情,工作很有滿足感。」
隨著時代演進,他亦積極擁抱新媒體。2023年,他開設YouTube頻道「有緣相聚有情天地」,短短一年多已吸引超過12.5萬訂閱者,影片以簡潔明快的短片形式分享人生哲理與正能量,延續了他一貫「正道入心」的風格。
談到投身廣播的原因,李學儒回憶說,童年因身體限制,運動不足,但卻在一次比賽朗誦中找到自信,並被老師鼓勵走上廣播之路。從此,他明白「口才與表達」是一種責任。
他表示:「廣播員的使命,不只是傳遞新聞,更是影響人心。只有當別人因為你的聲音得到啟發和安慰,廣播才算真正有價值。」
李學儒的聲音穿越幾代人,從收音機到互聯網,他的聽眾橫跨不同年齡層。對於現今的年輕人,他特別希望透過YouTube與短視頻形式,把人生哲理與佛教因果教育,轉化成淺白、貼地的分享。
他常引用一句話:「只有別人有所得益,人家才會花時間聽你。」因此,他始終強調內容必須「正道入心」,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
多年來,李學儒深信佛理,並樂於弘法。他經常在節目及YouTube分享佛教「因果」思想,相信「種善因得善果」。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聲音與平台,讓更多人學會感恩,懂得分享。
雖然定居澳洲多年,但李學儒心繫香港與華人社區。他說:「每次都有聽眾留言,告訴我收聽節目後得到啟發,這就是支持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從香港到澳洲,從廣播到新媒體,他用一生證明了聲音的力量。
李學儒的廣播人生,正如他所信奉的佛理——『自利利他』,只有把愛與智慧傳遞出去,才是聲音最大的價值。
(本文原載於《香港佛教》月刊〈眾生相〉專欄,2025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