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10:59 發布
編輯:Editor
吳擎添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質疏鬆症多見於老年人和絕經期後的婦女,還常見於一些如糖尿病、甲狀腺疾患、腸胃疾患和慢性消耗性疾患的病人,而長期服用一些如激素等藥物者,也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身體虛弱多病,缺少運動,鈣質的流失多於吸收,致骨質的生成慢於骨質的破壞,慢慢就會造成骨質疏松。
骨質疏鬆症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和不適,開始時會有易疲倦乏力,嚴重者會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勞累後疼痛加重,甚至會有活動受限。
骨質疏鬆嚴重者可有身高縮短和駝背、脊柱側彎等脊柱變形。椎體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等。
更嚴重者會很容易就發生骨折,沒有明顯外傷或輕微外傷就會發生骨折。如坐車顛簸就會造成脊椎骨折,最常發生在第12胸椎和第1腰椎壓縮性骨折。稍踩踏不平或盤坐起立,都會造成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如不慎跌倒,也很容易造成上下肢骨折,最常見的是橈、尺骨遠端和股骨頸骨折。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是腎氣不足、腎精虧虛所致,中醫理論認為,腎臟精、主骨,腎精強盛,骨骼得養,骨骼才能堅固強壯。
如果腎虛,則會腰酸腿軟,關節酸痛,疲倦神差,耳鳴,牙齒不固,頭髮脫落。臨床上常見骨質疏鬆的人多有上述腎虛症狀,還常伴有尿頻、夜尿多、畏寒肢冷等。
中年婦女尤其多發生骨質疏鬆,因為婦女有經帶胎產的生理特點,常氣血虛弱、腎精不足,如不作及時調養,很容易引起肝、脾、腎虛弱,腎主骨、脾主肌肉、肝主筋,肝脾腎虛弱,肌肉筋骨都萎軟,很容易發生骨折,曾經見過幾例女病人,根本沒有扭傷撞傷,只是盤腿坐在地上,自行用力起身後就感覺足部外側疼痛,以為扭傷肌肉,來診檢查,發現有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建議照片,果然看到有骨折線。這就是很嚴重的骨質疏鬆,因自身的肌肉收縮都可以造成骨折。
骨質疏鬆的治療,除了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適當運動和多曬太陽外,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了解自己的體質,有針對性的健脾、補腎、養肝,可以強壯肌肉筋骨。
預防骨質疏鬆,應該30-40歲就要註意,要註意調補氣血和肝脾腎,要註意補鈣和曬太陽,適當慢跑和輕跳躍有助強壯骨骼,但也要註意保護膝關節,要穿好的保護鞋,避免損傷關節軟骨。游泳對強壯骨骼沒有慢跑好。
值得一提的是,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是兩個不同的疾患,兩者常常會兼夾出現,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有骨質疏鬆就不會有骨質增生,有骨質增生就不應該有骨質疏鬆。
如有疑問想咨詢吳醫師,可以在微信或whatsapp搜索0400388328,加吳醫師微信或whatsapp,也可以發短信或致電0400388328作語音留言,吳醫師有空就會回復。
(吳擎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全科醫學士、外科臨床博士,澳洲行醫三十多年。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診療應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