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聯邦大選】澳洲自由黨的歷史與政策簡介
2025年03月07日 14:31 發布 編輯:Editor

澳洲聯邦大選在即,這對於國家的政策走向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關鍵影響。每位澳洲市民均有投票的權利而投出心儀的聯邦上議院議員和下議院議員。對此,每位候選議則代表所屬的政黨。雖然澳洲政黨數量衆多,但其政壇主要由兩大政黨所組成(英語稱為Bipartisan):分別是工黨(Labor Party)和自由黨(Liberal Party)。本文將聚焦介紹澳洲自由黨,從其成立背景、主要價值觀到政策與黨內發展逐步解釋,旨在幫助大家在投票前更全面地認識這個在澳洲政治中舉足輕重的政黨。

 

自由黨歷史簡介:

澳洲自由黨成立於1944年,由時任總理羅伯特·孟席斯(Robert Menzies)所創立。當時的背景是二戰後澳洲社會正處於重建階段,民眾對經濟與社會改革有強烈需求。正因如此,自由黨應運而生,並在之後成為澳洲主要的中間偏右政黨。其黨系理念則主張自由主義(Liberalism)以及保守自由主義(Conservative liberalism)。如何定義自由主義以及何為保守自由主義?自由主義是為了塑造一個平等國家,而公民均有自由和基本權利。原意是希望在這樣的體制下,人人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得以追求個人理想和目標。

(澳洲第12任澳洲總理羅伯特·孟席斯)

自由黨作為政治組織,其支持者分佈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和年齡特徵,而這些特徵反映自由黨的政策立場和傳統支持的基礎。在性別方面,自由黨的支持者中男性比例普遍高於女性。這種現象可能源於自由黨主張較為傳統和保守的政策方向,特別是在經濟自由、稅收政策及國防方面,更能吸引男性選民。另外,在年齡方面,老年群體更傾向於支持自由黨,部分原因在於該黨的退休金、財產保障及長者福利政策相對穩定,符合他們的核心利益。

 

政策(經濟方面):

自由黨長期一直透過自由貿易去推動經濟增長為目標,其中兩大核心政策是降低稅收和支持小型企業發展。自由黨一直將降低稅收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因為透過減稅,個人以及小型企業可以保留更多收入,從而增加消費和投資。正因如此,自由黨將小型企業作為黨內經濟的發展核心。例如今年(2025)一月由自由黨領導彼得·達頓(Peter Dutton)提出的小型企業稅收減政策。此政策允許年營業額不超過1,000萬澳元的小型企業,在商業相關的餐飲與娛樂支出上獲得最高20,000澳元的扣稅,為期兩年,不包括酒精類支出,且免除邊際福利稅(Fringe Benefits Tax)。這個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為減少小型企業的經濟負擔,同時亦能促進餐飲業的發展。

(新政策包括免除邊際福利稅)

除了減稅政策,自由黨亦從能源議題入手去嘗試解決生活成本高漲的問題。近年,電費上漲亦成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對此,自由黨認為核能對於穩定、低成本和可持續的電力至關重要,並將使用不同能源組合,為提供人民可負擔且可靠的能源。自由黨還保證直到 2050 年,此能源計畫的成本將比工黨提出的計畫低 44%。從而,通過降低能源費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生活成本壓力,進而減緩澳洲人們的經濟負擔。

 

政策(社會方面):

隨著澳洲面臨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與移民政策失衡。面對這個情況,自由黨對此提出一系列綜合措施,去增加住房供應、降低房價以及租金壓力。

自由黨為了解決這一危機,便承諾會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澳洲人能夠更容易購房或租屋。正因如此,自由黨提出多項改革方案包括:釋放 50 萬套新住房供應,並在未來五年內再額外提供 10 萬套住房,以緩解市場供應不足的問題。並禁止外國投資者與臨時居民購買現有住宅,確保本地居民優先獲得住房機會。另外,自由黨亦會調整移民政策,從而確保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自由黨認為在工黨政府執政的期間,澳洲的房價飆升、住房短缺加劇,澳洲居民生活壓力亦日益上漲,淨移民人數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其淨移民人數達到近 100 萬人。這相當於每 46 秒就有一名新移民抵達澳洲。

自由黨認為工黨的政策不單未能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反而加劇了市場壓力,令澳洲人越來越難以實現買房的夢想。因此,自由黨對此所提出移民政策的重點為調整其計劃:控制人口增長,保護基礎設施。並提出改革方案:削減 25% 的永久移民名額,減少對住房和公共服務的負擔,確保移民人數與基礎設施發展相匹配。限制國際學生數量,特別是在大城市的大學,避免進一步加劇住房短缺與租金上漲問題等等多項提議。從而,自由黨透過平衡住房供應與移民政策,旨力確保澳洲人民的生活品質,並讓買房再次成為所有澳洲人都能夠實現的夢想。

(澳洲因房價飆升導致民生困難)

 

 

內部多元:黨內不同聲音

自由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而且又為澳洲兩大政黨之一,因此當中匯集了持有不同觀點的成員。雖然自由黨是一個中間偏右的政黨,但並非所有黨員都對所有議題持相同意見。隨著時間推移,黨內逐漸形成了不同的主張,不同黨員都有自己對政治、社會的主導思想和看法,從而會組成不同的派別。這些派別有時會選擇合作,但也會透過競爭去實踐己方的主張以及擴大其影響力。

在1994年羅伯特·孟席斯(Robert Menzies)建黨時,自由黨最初被設計為一個包含多元觀點政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內部成員開始對國家和社會議題有不同的看法以及從而有不同的政策。這種黨內出現多重聲音的情況主要分為三個時間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因對經濟改革和社會政策的討論而產生不同的主張。

之後,自由黨在2000年代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政府時期更偏向保守政策,即以傳統價值以及自由經濟為主。例如,他在2000年實施了商品和服務稅(GST),該稅取代了幾項間接稅,並將企業稅率從36%降至30%。到了2010年代至今,黨內呈現出更加多元的立場和看法。這主要體現在氣候政策、同性婚姻和移民等議題上,各方對相關政策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從而促進了不同陣營的形成。所以,自由黨經過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而分為三大陣營:

首先,温和派(Moderate)相較另外兩派有著較為進步,支持社會自由主義和經濟上的適度干預的理念,並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出較大的靈活性。例如,他們在面對移民相關議題上支持移民政策中的實行多元文化主義的共融,並對難民持較為寬容的態度。相比之下,保守派認為移民是加劇澳洲近期住房供不應求及通貨膨脹的根源。

接著,中間偏右派(Center Right)介於溫和派和保守派之間。他們支持自由市場經濟,但在社會議題上會追求務實。他們對務實的主張是基於實用主義(Pragmatism)而針對社會現況進行實際的改革方式。例如在氣候能源議題上,採取較為務實的立場,支持逐步過渡到低碳經濟,但同時確保能源價格穩定。此立場保留了溫和派減碳的目標,也在保守派提出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的疑慮做了讓步。

最後,保守派(National Right)強調傳統價值觀、國家主義、移民控制,並通常反對過多的政府干預。加上,保守派反對激進的氣候變遷政策,認為經濟應優先於環保。例如:在2025年的政策報告中提到,使用再生能源、天然氣、儲能以及零排放的核能,這將確保即將退役的煤炭發電廠能夠得到充分替代,以確保系統的可靠性,並持續提供清潔且全天候的電力。此政策還保證了到2050年相較工黨政策下人民能省下44%的能源費。相比之下,溫和派支持再生能源投資,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作為溫和派的代表,他曾在2014年廢除碳稅,又在2022年11月的訪問中曾向記者表示,真正在提高電費的並不是再生能源。因為澳洲有相較其他國家更有效的太陽能發電,而主要導致電費上漲的是天然氣發電。他們認為再生能源的投資在長期會降低電費,並且對于減少碳排放至2050年達到全球巴黎協定的目標至關重要。因此,保守派相比環境議題,為較為會側重於經濟發展。例如,近期由彼得·達頓(Peter Dutton)政府所提出的減稅政策,他們希望透過減稅,個人以及小型企業可以保留更多收入,從而增加消費和投資,進而減少限接段澳洲經濟的負循環。

 (黨內一直就不同議題進行討論)

 

澳洲自由黨長期主導澳洲政治,推動自由市場經濟、小政府和個人責任的核心理念。黨內存在溫和派、中間偏右派和保守派三大派別,分別在經濟自由、社會公平與文化傳統等議題上展現出不同的政策主張。未來,自由黨如何在調節或維持傳統價值,將成為其在澳洲政壇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