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主持專王和2CR電台我行我素節目主持簡冠泉先生的訪問。
簡冠泉先生在1982年左右移民澳洲,那時候香港尚未回歸。來澳洲前,簡先生在香港做電單車進口,酒樓等生意。選擇來澳洲,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們的讀書教育問題。
簡冠泉先生自幼便很喜歡足球,他回憶以前就足球是不用花錢的娛樂項目,他的很多朋友和他一樣,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踢足球。簡先生讀完書初出社會的時候,什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職業球員。而讀書時期的他,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後的一天,會成為一名職業足球員。
簡先生稱,那時候有一個教練帶著他們踢球。在學校校隊的時候,他還只是預備役,而他們隊很多已經在甲組足球聯賽的隊伍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們球隊打校制信手拈來,幾乎沒輸過。
完成學業的簡先生,並沒有直接進入正式球隊的預備組。他那時有一位很有名氣的親戚,在球隊踢球。那位叔伯介紹簡先生去九巴公司的球隊,碰巧的是,在進入九巴的前一天,簡先生夢見自己在九巴打龍門,結果到了九巴真的負責守龍門的位置,非常神奇。
簡先生未踢足球前,有籃球的基礎。後來進入了學校校隊,初時主要負責打中鋒而非龍門。後來,被學校教練看中,負責打龍門的位置,就這樣從校制打到職業。
提及當初香港足球員在足球業的待遇,簡先生稱,除非真的是那一些很有名氣的,不然球員的工資待遇真的很低。簡先生初畢業的時候考進去了電話公司工作,做了一年便沒有繼續了。但由於當時的電話公司旗下有足球隊,簡先生離職後,碰巧有人讓他們去簽電話公司的球隊,所以那時的公司主任戲稱,簡先生是第一個離職以後又回去的。
簡先生提及足球員待遇的時候,他表示,他們那時候在電話公司旗下的職業球隊,待遇還算不錯,有一份“波糧”可領。簡先生笑言,他們那時候上班根本不算上班。那時候他們部門的老闆每天早上9點上班。而球隊成員則堅持10點11點才上班,而且上班基本上就是坐一會站一會,就晨操晚練,離開工作崗位去練球。所以,那時候他們部門的老闆不太喜歡他們。談及當時的工作情況,簡先生稱負責辦公室的還好一點,勉強也算能做一點工作,在外面負責安裝電話的球隊成員,幾乎就是安裝一兩台電話,就跑去練球了。
眾所周知,職業球員的運動生涯普遍都很短,簡先生也不例外。由於家人的不讚同、球員職業生涯短促、受傷沒有保障等考慮因素,簡先生二十二、三左右,便離開職業球員生涯。
簡先生後來結婚後,跟著太太的舅父做生意。他回憶他從事的第一個生意就是做沙發工廠,那時候做得還不錯,廠房有8000多呎,在香港也算數一數二。那時候正值香港經濟騰飛,沙發工廠做到了出口。簡先生稱,有時候他們會提供材料,把部分沙發製作外包出去,判給一下小公司負責。
那時候中國經濟剛剛開放,對電單車的需量大,簡先生還有發展電單車進口方面的生意。簡先生稱當時他們看準了一個商機,便是從日本進口二手電單車,運往香港。部分在香港出售,也有部分出口到中國內地。簡先生稱當時日本有一個政策,電單車使用兩到三年以後再續牌照的費用很高,甚至會比買新車的首付要高,所以那時候很多人把舊車賣掉去付新車的首付。
而關於為什麼會選擇移民的問題,簡先生說主要還是為了孩子。那時候孩子們在香港讀書的壓力很大,很辛苦,便萌生出·移民的念頭。簡先生選澳洲是因為有親戚在,親戚們說能在生活上互相照應,加上家人亦有移民想法,便來了這裡。
簡先生移民前從未前往過澳洲,他回憶當初一下飛機,澳洲華人足球總會的秘書便接他去球場打球。想來當時也是瘋狂,一下飛機就直奔球場。說起這個華人足球總會秘書,到現在我們還會取笑他,於他而言踢球是正業,做生意才是副業。
而有關移民澳洲前的擔憂,簡先生稱由於他們家是吃素的,來之前會比較擔心移民後很難找到素食餐廳。不過他表示也不算特別擔心,因為他們家移民前,在香港也曾經營過素食餐廳。
談及是否適應澳洲生活的問題,簡先生稱從初落地澳洲數起,10年內都不習慣澳洲生活。於他而言,除了踢足球和音樂外,澳洲什麼活動也沒有。
落地澳洲後,簡先生想找一所素食餐廳工作。但由於素食餐廳稀少,這樣的工作機會可以算少之又少。他回憶那時候基本上就只有那時候菩提,還有另外一家叫朱媽媽是專門做素食的餐廳。
簡先生落地澳洲後,亦曾經嘗試過在麵包店工作。但由於麵包店或多或少要處理火腿、香腸等肉類,簡先生只工作了一年左右便離職了。後來,由於簡先生每天送妻子到市中心上班,對路線十分熟悉,便考取了一個計程牌照。
談及做計程車司機時的職業生涯,簡先生稱做得也不是十分愉快。當時,他一個星期總有一到兩單客戶會逃單,不付錢就走。除此以外,那時候總有人為了不付錢,裝模作樣說他繞路。 還會經常受到種族歧視的,讓他滾回去自己的國家。
簡先生回憶稱,有一次更誇張。有一個客戶,簡先生把他送到目的地後,客戶為了不付錢就到隔壁警察局坐著哭,後來發現那個人的精神有點問題。簡先生再談及他所遭遇的奇葩客戶,稱一次有一個客戶把他送到目的地後,竟稱坐錯了車。簡先生只感覺荒謬,他這是計程車,不是公交車,說坐錯就很離譜。簡先生最怕就是載青少年團體客戶,很多時候的青少年小團體,為了不付錢,一到地點就四散跑了,抓都抓不住。
計程車司機生涯對簡先生而言不算愉快,在不在從事該行業後,簡先生開始做素食,那時候大概是在1993至1994年左右。簡先生表示,當今社會的變化很大,吃素已經成為了一件新潮的事情,越來越多人開始做素食。
簡先生從推廣素食以來,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年,可以算是看著素食餐廳的崛起與變遷。簡先生還發現,素食餐館的很多客戶都是西人,幾乎佔餐廳客戶的七至八成。很多西人熱愛動物,不希望殺生。所以他經常說,做素食不能僅考慮華人社區,也需考慮澳洲主流社會。
簡先生談及素食有很多分類,包括西餐、越南菜、意大利菜等,各大菜系都有素食。而在全世界範圍中國,他認為台灣的素食尤為厲害。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素食餐廳,如自助餐等,做得真的很厲害,又好吃又好看。
簡先生稱,就算不是素食主義者,為了健康和飲食平衡,偶爾吃素清清腸胃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表示,他有時候去台灣,也會去參考那邊的素食工廠,看看別人的素食款式進步到什麼地步。
而談及澳洲的素食餐廳,簡先生表示,在澳洲的素食餐廳越來越多,只是推廣度不夠。澳洲的很多佛堂,比如一些私人的佛堂,面積很大之餘,做素食也十分厲害。佛堂的食堂很大,有一些節慶比如父、母親節、婚慶活動等,都能在裡面設宴,能容納數百人出席。
除佛堂外,有一些餐廳亦能舉辦素食宴會。而在餐廳舉辦素食宴時,會重新買一套鍋具,專門做素食。以防止有一些人,對於做過肉食的鍋具再做素食,心裡會感到膈應。
簡先生移民澳洲後,除了開展素食推廣外,還積極參與澳洲華人足球總會的活動。簡先生稱,每年三月末,總會都會舉辦聯賽。會找企業贊助頒獎,不為盈利,只為推廣華人足球。總會還會參與業餘華人足球世界杯,交一個參賽的費用,去世界各地比賽。如果能拉到贊助,就能幫球員付機酒的費用。若未能拉到贊助,便需球員自費。
球員很多都是足球發燒友,甚至有時只要有比賽項目,營業中生意都會關門幾天。簡先生稱,每一名參加聯賽的成員,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支付100刀左右,購買保險。如果萬一受傷,就由保險支付。
簡先生回想他的移民旅程,對於是否後悔的問題,他表示一半一半。簡先生開心的時候不後悔,不開心的時候會後悔。
對他而言,來澳洲的好處是對於他的下一代而言,澳洲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天地,不需要接受不停補課的填鴨式教育。而不好的地方則是把香港已經上軌道的生意全放棄。最後,簡先生表示,整體來看,移民還是不錯的,自己有一個足球嗜好,在這邊還是挺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