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Advertisement

最新消息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第一百零三講》 — 岔氣和屏氣傷 吳擎添
2025年09月30日 12:43 發布 編輯:Editor

岔氣和屏氣傷

吳擎添

 

“岔氣”,是指運動或勞動時,由於姿勢不對、突然發力、突然轉側、或熱身不足,突發覺得胸背部疼痛、活動受限、呼吸不暢、不能用力的表現。就好像“氣”走到死胡同,不能正常流通而“岔”住了。

 

“岔氣”發病原因多在突然轉身、舉重、推車、跳躍、攀高、挑抬或搬運重物時,用力過度或不當或突然深吸氣,使氣聚結於胸內,不得消散、而出現疼痛、脹滿。

 

和“岔氣”很接近的創傷是“屏氣傷”。“屏氣傷”,廣東人稱為“局(音:菊)傷”,是用力搬、舉、推、提、拉重物,超出了極限,致“憋氣”,使氣機不暢,造成運行“氣”的“氣道”(經絡)不通暢,甚至破裂。“屏氣傷”比“岔氣”更嚴重,岔氣以傷氣為主,是“氣滯”,屏氣傷除了傷氣,還傷血絡,會引起內出血,所以,“屏氣傷”除了氣滯,還有血瘀。

 

“岔氣”和“屏氣傷”並不僅指膈肌損傷,還包括肋間肌和胸背肌肉等呼吸肌、胸膜和肺膜、胸腔軟組織、神經血管甚至肺泡的損傷,也包括一些胸椎小關節和胸骨、肋骨小關節的損傷或移位。

 

“岔氣”和“屏氣傷”是胸背部一些軟組織的牽扯傷或輕微移位,如作X光照片、超聲波、CT等檢查,是找不出病理變化的。

 

西醫沒有“岔氣”和“屏氣傷”這兩個病名,也沒有“氣”這個概念,如病人因“岔氣”、“屏氣傷”致突發疼痛不適、活動受限,他們作以上檢查後找不出病因,只會讓病人回家休息,最多是處方一些止痛藥,藥效過了,又再疼痛,本來新鮮創傷很容易治療,沒有及時恰當的治療,就會遷延,使病情加重,病人以後就不能用力,甚至不能深呼吸,天氣變化更是痛苦異常。

 

“岔氣”和“屏氣傷”,從字面上就可以很清楚的顯示,這兩個損傷是“氣”的疾患。中醫認為,“氣”是在經絡裏運行、流通的,當姿勢不對、突然發力或用力過度,可以造成運行“氣”的管道(經絡)損傷,而破損、閉塞,氣機橫逆不能循正途,“氣”行不暢,就會突發胸部悶脹作痛,痛無定處,痛覺面積較大、較深,常常找不到壓痛點,尤其在深呼吸、咳嗽以及轉側活動時,因牽制胸背部而疼痛或竄痛,並有呼吸急促,煩悶不安,胸背部牽引作痛,胸背部可有針刺感覺或壓迫感,不能運氣用力。

 

中醫治療“岔氣”和“屏氣傷”,很重視內治和外治相結合,要先找出氣滯不通的部位,用針灸、推拿、導引等行氣通絡,還用恰當的理傷手法復位,武俠小說的“推血過宮”就是這類通過醫生外力的幫助,使鬱滯的氣機重新運行在正確的經絡上。還要根據病人的體質和創傷情況,配合中藥內服外敷以行氣開鬱、活血化瘀,這樣才能使“岔氣”和“屏氣傷”很快很好的康復。

 

如有疑問想咨詢吳醫師,可以在微信或whatsapp搜索61 400388328,加吳醫師微信或whatsapp,也可以發短信或致電0400388328作語音留言,吳醫師有空就會回復。

 

吳擎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全科醫學士、外科臨床博士,澳大利亞中醫骨傷專科學院院長,四十多年中醫骨傷科臨床經驗,澳大利亞政府註冊中醫師,澳大利亞行醫三十多年。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診療應諮詢專業人士。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