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20:11 發布
編輯:Editor由新州州長柯民思(Chris Minns) 辦公室與 Strathfield 選區州議員李逸仙(Jason Yat-Sen Li)辦公室聯合主辦、新州公平交易署(NSW Fair Trading)支持的普通話物業管理講座,於 11 月 7 日晚在綫上 Zoom 舉辦,約百名華人居民踴躍參與,活動以全程中文講解,深入解析分契式物業(Strata)制度及新近法規改革,獲社區熱烈反響。
以下是當日講座的錄音:
新州州長 Chris Minns 以錄音方式向出席者致歡迎詞。他表示,非常高興能透過這場「普通話物業管理講座」與華人社區交流,幫助居民更好地了解分契式物業制度(Strata System)。他指出,分契式物業管理是許多悉尼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對新移民而言,常常是一個複雜而陌生的領域。州政府因此推行多項改革,旨在提升透明度、保護業主權益,並讓分契生活更簡單、更公平。
柯民思州長表示:「我們希望每一位居民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從而真正受惠於這些改革。」他感謝所有前來參加的居民與主辦單位的努力,並鼓勵大家踴躍發問、主動了解相關政策。
Strathfield 選區州議員李逸仙致辭
Strathfield 選區州議員李逸仙致辭表示,Strathfield 及周邊地區公寓比例高,許多華人居民在理解分契式物業的規定上仍面臨語言與資訊障礙。他指出:「許多華人家庭住在公寓,但不了解什麼是『公共部分』、『業主法團』或『章程(By-laws)』,一旦出現糾紛就難以維權。」他感謝州長辦公室與新州公平交易署支持舉辦這場講座,讓居民能夠「用母語聽懂法律」,真正明白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他強調,分契式物業制度已成為悉尼都市生活的重要一環,未來將繼續與政府部門合作,舉辦更多以華語進行的法律與社區資訊講座,涵蓋房產、醫療、教育與長者服務等範疇。

由新州公平交易署擔任物業調查組主任譚錦思及新州公平交易署的物業組高級調查員鐘斯華主持的專題講解,透過圖文並茂的簡報,深入介紹了分契式物業的運作機制與最新改革方向:
何謂「分契式物業」(Strata Scheme)
一棟或多棟建築被依法劃分為多個「單位」(lots),每位業主除自有單位外,自動成為「業主法團」(Owners Corporation)的一員,並共同擁有及管理公共部分(Common Property)。
「公共部分」與「私人產權」的界線
公共部分包括外牆、屋頂、管線與電梯等;私人部分則為單位內部空間。文件特別提醒,不同物業的界線可能不同,應以登記文件為準。
業主法團與委員會的角色
Owners Corporation:由所有單位業主組成,負責集體決策與公共維護。
Strata Committee:由業主選出,處理日常運作。
Strata Manager:持牌專業人員,負責財務與行政管理。
業主的權利與責任
包括投票權、查閱權與會議參與權;同時必須按時繳納物業管理費(levies),遵守章程(By-laws),並妥善保養單位。
資金運用與基金架構
講者詳細介紹「行政基金(Administration Fund)」與「重大維修基金(Capital Works Fund)」的用途,提醒居民可透過會議決議設立「特別徵費(Special Levy)」以應對大型維修支出。
新州公平交易署擔任物業調查組主任譚錦思為大家介紹物業管理疑問
講座以實際案例解答居民最關心的八大議題,包括:
公共區域漏水維修責任劃分;
室內裝修與防水施工需否申報與批准;
鋪設木地板需加隔音層的法定要求;
飼養寵物的權限與附例限制;
特別徵費的決議程序與公平性;
停車位與訪客車位使用規範;
委員會透明度與財務報告查閱權;
遇爭議時如何循「內部協商 → Fair Trading 調解 → NCAT 仲裁」三步驟處理。
新州公平交易署代表特別提醒,忽視維修義務不僅違法,也可能導致保險拒賠、費用上升,並呼籲業主及時通報問題、委託持牌技師處理,以防止損失擴大。
新州公平交易署的物業組高級調查員鐘斯華為大家介紹物業管理疑問
講座最後介紹了新州政府近期對分契式物業的五項法規改革方向,包括:
禁止不公平的物業管理合約條款;
強化維修保養監管權限,賦予公平交易署介入權;
推出「Strata Hub」數位平台,提高資料透明度;
限制嵌入式服務合同最長簽約期不超過三年;
強制業主委員會成員接受培訓,提高專業標準。
在問答環節中,居民提前提問,內容涵蓋漏水維修責任、裝修及地板更換審批、寵物飼養規定、停車位使用及特別徵費等實際問題。NSW Fair Trading 專員以普通話逐一解答,並強調各項責任劃分原則、申訴及調解程序,提醒業主妥善保存維修及溝通紀錄以保障權益。
問答環節
本次講座讓華人社區更清楚了解物業管理制度的權責分明,提升了業主對維護社區環境與公共安全的意識。主辦單位亦表示,未來將在其他地區推出更多多語言版本的政策講解活動,推動資訊平等與多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