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就說到美軍在灣仔碼頭停靠補日用品,之前就可能海軍部有調整,以前都沒有大戰事,打仗犧牲的機會比較少,但韓戰就比較慘烈。有很多士兵有家回不得,因此美軍政府當時就決定為了讓每個人有紀念性,並如何證明這個人是否本來那個人呢?就為大家製作一隻金屬的戒指。哪怕不幸地人不在生,也可以靠著一隻戒指,通知他的家屬 方便處理。
1950年的香港(圖片來源自網絡)
以下為金玉滿堂話萊福之程仕堅先生分享他如何應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的訪問錄音:
當時去到香港, 如果每個人都有隻戒指,一個月內有幾千人,每人一隻。只有一個月的限期。那當時做戒指找專業的人,每個戒指的名字都不同。挑戰性對於當時的環境無論是金行還是工程,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1950年,現在來說香港的首飾業很落後,師傅人也不多。每一件飾物都是靠手工製作。一批人來到,每條軍艦都有一千人,過程都需要時間,停留時間有限。如何幫助他們呢?
當時一些比較大的金行(圖片源自網絡)
當時是大的首飾鋪與美軍接觸,於是首飾鋪就找香港的工場。當時大的工場都只有10幾人,如何去製作大規模的戒指呢?大生意,一個人或者是一家金行也消化不了。最後就開個會,唯一的方法召集通知所有香港相關首飾人士,一起討論可以起多少貨。師傅同時配合其他的工廠,加起來都是百幾人。而當時程生的職責,就是負責記住每個人的名字。當時師傅派程生去軍艦解釋製作的程序。程生一定要寫清戒指人名和尺寸,清清楚楚。每一個字的名字都不同 ,size不同,配合工廠,登記這件事。其實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互相配合。於是程生就常駐在軍艦上。當時百幾個合力完成這件事,都需時一年多。在問到得知自己要在船上常駐的時候,會否很緊張。
程生就表示說一開始因為語言的問題並且是一個新的環境,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緊張。而且手續很繁複。但慢慢都習慣了。當戰事有變遷的時候,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就離開。當時對於程生來說,月薪5元全包。但在船上工作得時候,加到150元。工作完了之後,就回去工廠了。會否心裡落差呢?下期金玉滿堂話萊福繼續為大家開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