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 鄭賜霞女士的移民故事
2022年02月22日 16:34 發布 編輯:Editor

以下為澳華療養院基金行政總裁鄭賜霞Ada女士和【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主持人尊王的訪問,讓我們一起看看Ada的移民故事吧。

 

形容自己為一個普通香港人的Ada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小康家庭。大學就讀於社會工作學系,然後畢業之後在明愛中心從事社區發展工作,亦即是我們日常慣稱為的社工。她表示在社會工作分為三個方向,有個案輔導例如調解家庭糾紛,輔導;小組:青年小組,老年人小組,婦女小組;社區發展則為一個較大的方向,如透過社區發展去改善基層的生活,或處理一些社會的問題,社會發展規劃方面如何讓人的生活過得更好。

大學畢業時的Ada

Ada表示社會工作在香港是一個被認可的大學主修學科;是需要修讀社工這個專業,才可以成為社工。同時除了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實踐的經驗。因此在Ada大學第二年每個星期都要去到社區進行實習。

Ada的近照

Ada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第一個實習項目是個案工作,做輔導醫療的社區工作。亦即是在醫院裡調解病人和他們家人的關係、或者病人有了絕症如何幫助他們。甚至善終服務。當時只有17歲的Ada在面對這些沉重的人生話題時,內心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甚至有時候下班之後仍然會不停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種沉重的情緒一直也困擾著她。

在嘗試了不同領域的社區工作之後,她認為人和人之間只能一個人的影響,但社會工作可以解決一些貧窮的問題,社區的問題才可以改善很多人的人生質素,幫助普羅大眾。

參與社工活動時

在談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她加入了明愛中心,而明愛中心是一個完善的社區服務機構,自己仿佛是牙牙學語,看到一個大企業,一個好的機構如何運作,不僅奠定了她待人處事的方法和方向,還學到了管理企業的模式和技巧。在這幾年的工作生涯中,令她發覺自己是更加喜愛社區工作的人。

在經過社區工作和小組工作的經驗積累之後,這份經驗亦都幫助她在工作上或人生上更好地幫助他人,因材施教並尊重他人以人為本。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香港社會很複雜,社工不是很高的收入,需要抱著一份理想和熱誠才能堅持下去。

被問道為什麼後來會移民?Ada就說,當時讀完大學,其實一直想繼續進修,不過因為在工作上一直有晉升的空間,於是計劃就擱置了。後來當時的親人在澳洲,因此就想來澳洲繼續讀書再回香港工作。

初到悉尼雖然感覺不習慣,幸好家人都在身邊

在1989年,恰逢社區的發展以及人民對生活的索求,當時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遊行的熱潮希望能夠去改善一個現象,或爭取理想。當時Ada加入其中,她表示那時候是他第一次覺得原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亦都感覺到原來一個決定會導致後果會變得不堪設想。

同年,也是她移民到澳洲的日子。由于當時和家人一起來到澳洲,她並沒有一種孤單上路的感覺。當時飛機降落,整個土地望下去都是一片橙紅色的磚,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一片藍天白雲。

剛定居的時候,要開始習慣新的生活,要起早去購置日用品,因为超市週末下午兩點就會關。與當時香港的生活完全不同。Ada就笑說自己是阿Q精神,就當是買了一個鄉村天然的生活。

初初開始需要找工作,相比起很多可能剛到土步的新移民較難找工作,Ada表示有趣的是原來有社會工作學歷背景的人反而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當時有幾份工作都是澳洲當地社區的Council向她拋來了橄欖枝。可能在大家印象中,社區工作應該都是相對比較規範或是嚴謹,然而原來有些社區內的工作都會有良莠不齊的情況發生,例如有時候7點上班,但是到10點還沒有開始工作,有些人甚至一整天都開著收音機就看報紙。她很不習慣這種情況,很快就辭職。

開始轉去了政府的保護兒童的工作,當時先開始密集式的訓練,去到監房,或去照顧孩子的中心,對她人生的奠基。有個很好的機會讓她習慣當地的文化以及語言習慣。

Ada笑談當時她問一些老移民,如何為一個已經習慣當地生活的移民呢?老移民則表示當你發夢都在說英文的時候,證明你已經習慣了這個地方了。

 

在澳洲政府工作時

在當時的社會,因為華人較少,西人對華人的了解亦不多。因此有些時候,當小朋友的身上出現刮痧等痕跡時,很容易出現誤會。當時在政府工作,有個同樣是華人的領導就意識到需要有個中國人來宣揚社區教育,增加普及度,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因此Ada也得到了機會晉升。但因工作時長並非相當之久,亦都有不了解的人在旁閒言閒語,會有不同的壓力。同時領導亦意識到並非有心創造一個職位就能解決問題,更多需要了解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的想法。最後Ada亦婉拒了這個機會。自己覺得歧視的壓力很強,就想回歸華人的圈子。於是就申請了澳華公會的新移民定居服務工作。

本來是申請新移民定居,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高齡服務的部門。亦都由此開啟了三十多年的社區高齡服務的發展。在澳華公會前後工作了兩年多,這兩年半的經驗讓她發展的很好。因為憑著來澳之前在明愛中心的社區發展的概念,加上山村發展的經驗,同時在澳華公會亦是需要靠職員來組織不同的活動,所以當時Ada就想到了一個Positive Aging活躍晚年的理念,組織了不同的小組活動如爬山組織幹事會讓長者會訴說他們需要的東西。

現在成為澳華療養院基金行政總裁的Ada在2005年加入澳華療養院。當時離開了澳華公會之後,讀完社區管理學的Master之後回到香港的社會服務聯會工作。回到香港之後,自己才發現心中的家原來已經變成了澳洲。

在問到為何Ada會加入澳華療養院的時候,她表示需要感謝兩位人士。一位是曾任澳華療養院的行政總裁梁北海先生以及郭東誠先生。當時她負責多元文化的社區服務,收到梁生和郭生邀請加入澳華療養院,但因當時孩子歲數比較小,她希望能夠工作與家庭相平衡,因此亦婉拒了這個機會。但後來因為感受到對方的真誠,且明白這個機會不易,於是就答應了這個機會。

Ada與家人的合照

在2005年加入基金為服務規劃顧問,2009年Ada則為總經理,策劃了各項社區及院社服務。開很多區域的會,增加了不同人的普及度。

被問到當初移民的抉擇是否有後悔時,Ada表示從未後悔。令她的視野更加開闊,而她的工作歷程更是為她的價值觀和之後的管理手法亦都奠定了幫助。Ada則表示食得苦中苦作為移民,剛開始的辛酸和艱苦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是到了一個陌生的非母語的環境,,方為人上人,因為經歷過逆境求全,把自己的求生能力可以爆炸性突顯出來,原來只要努力多走一里路,就會比他人成功多一點。這些都是Ada人生的推動力,而對於她來說每一個人生的困難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代表參與華人長期照顧會議

最後亦都感謝澳華療養院為華人社區,特別是華人長者所付出的貢獻,亦都希望澳華療養院能夠越做越好,為更多有需要的華人長者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