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14:02 發布
編輯:Editor八十年前的今天,時任總理 Ben Chifley 向全國發表講話,說出了全體澳大利亞人翹首以盼、竭力奉獻並為之犧牲的話語:「同胞們,戰爭結束了。」
帝國日本的軍隊終於宣告投降——距盟軍在歐洲戰場擊敗德國軍隊、慶祝歐洲勝利日(Victory in Europe)已過 99 天。
全國各地的大街上人潮聚集,人們歡呼、歌唱、跳舞、拋灑紙花,互相擁抱、親吻,揮舞澳大利亞國旗慶祝勝利。
在喜悅之中,全國上下也感到無比的寬慰,並深切體會到這場戰爭中所付出的代價與損失。
近六年的戰爭中,已有 39,000 名澳大利亞人為了更高的使命獻出了生命。在超過一百萬名服役的澳大利亞人中,許多人帶著戰爭留下的身體創傷歸來,另一些人則默默與戰爭地獄的心理陰影抗爭。
在太平洋戰場上,被帝國日本俘虜的 22,000 名澳大利亞人中,有三分之一未能回到家園;倖存者中,許多人一生都無法擺脫囚禁時遭受的殘酷對待所留下的烙印。
在國內,澳大利亞人以不同的方式經歷這場戰爭:有人痛失親人,有人倖存於帝國日本對北部的轟炸,有人支援工業引擎源源不斷生產機械與彈藥,有人則在物資配給下度日。
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哪座城市或城鎮、哪條街道或社區、哪位公民不曾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這場全面戰爭的衝擊與傷害。
在這個勝利對日紀念日(VP Day)八十週年之際,我們向所有曾為國家服役、受難和犧牲的澳大利亞人致敬——尤其是仍與我們同在的「最偉大的一代」的可敬老兵們。
我們銘記先輩的勇氣、信念與同袍情誼——正因如此,我們不會忘記作為澳大利亞人的身份,以及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能夠共同成就的事業。
我們感謝盟友——尤其是美國——若沒有他們,這場戰爭不可能取得勝利。
更重要的是,我們保持對悲劇的清醒認知。我們記住悲劇,是為了喚起防止悲劇重演的決心。
前人忍受了戰爭的恐怖,擊敗了暴政,恢復了和平。為了他們的記憶,我們有責任通過威懾暴政來維護和平,因為暴政往往是毀滅性戰爭的根源。
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