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Galaxy殯儀服務公司創辦人梁呂施蘋女士和【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主持人尊王的訪問,讓我們一起看看梁呂施蘋女士Selina的移民故事吧。
梁呂施蘋女士Selina是Galaxy殯儀服務公司的創辦人,更為人熟知的名稱是梁太(Selina)。 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踏入澳洲的土地, 從而開始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Galaxy殯儀服務公司的創辦人—— 梁呂施蘋女士 Selina Leung
Selina在澳洲從事殯儀服務至今已超過20年, 曾經的她從未想過她未來會和殯儀服務結下未解之緣。在1976年, 年輕的她第一次踏入澳洲。在香港時,她亦曾從事過不同的行業,如高級家庭電器售貨員和人壽保險從業員等。
當時年輕的她
在來到澳洲前, Selina對澳洲的了解不深。提到澳洲, 在她的腦海中, 出現的只有袋鼠, 啤梨和蘋果。當時大家哪怕去旅遊都是會選擇去日本、泰國等地,不會說想著去澳洲旅遊。偶然之下, 鄰居的姐姐和她的男朋友移民澳洲, 這個國家方才第一次出現在年輕的她的腦海之中。因為當時香港居住的環境中,大廈樓宇相隔的距離很近,街坊之間的感情都頗為熟絡。因此Selina經常聽到媽媽提起這個鄰居姐姐在澳洲的生活,例如寄了很多錢回來,生活很快樂等正面的消息,但Selina並沒有太上心亦覺得離自己很遙遠。
問起她為何會來到澳洲, 在工作上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外國客戶向Selina購置電器產品。聊天後發現, 客戶是澳洲領事館白先生的太太。 Selina知道之後好奇問白先生的太太很多人都說單身女子很難申請Visa,是否出國旅遊都比較艱難?於是她被問及是否想拜訪一下澳洲。她表示因為有很多朋友在澳唸書或移民,有這個機會亦都想去看看。就這樣在抱著對海外的好奇與期盼, 年輕的她首次踏上澳洲的土地。
初到澳洲, 是七月初冬, 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對比繁榮的香港, 澳洲安靜而休閒。本來來拜訪好友的她, 恰巧碰上澳洲大赦。本來沒有抱著移民打算的她,回到香港。直至1978年重遊澳洲,又剛好再一次碰上澳洲大赦,在命運的安排下,終於走上移民之路。
當時的Selina始終年輕,沒什麼生活上的包袱,抱著一份去玩和體驗的心態,什麼都試過去做,勇敢去闖蕩。一開始來澳洲的時候,她亦是幹回曾經從事過的人壽保險從業員,當時在七、八十年代左右,她是全澳第一個中國女人保險經紀。當時很多華人如果有家庭的話,都會比較注重需要一份保險來保障家庭的經濟。之後就嘗試其他不一樣的工作,有在餐館做過廚師的工作。
擔任廚師工作的Selina
後來步入婚姻後,由於幫忙經營丈夫的餐館事業, 便離開了保險行業。但由於餐館行業日夜忙碌, 難以照顧家庭, 便嘗試地產工作。當時的地產行業未曾蓬勃,新移民就開始蠢蠢欲動。同時因為只有Selina能流利地運用台語, 閩南語, 普通話和粵語, 九零年代的她, 在地產行業如魚得水。
Selina的順利離不開家人們的支持
初接觸地產行業的Selina, 業績亦很不錯, 但後來到九十年代初, 隨著移民增加, 感覺到行業的氣氛有所轉變。初時,同行們經常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但後期由於移民越來越多, 對房屋的需求量增加,同時地盤的數量亦有限 。地產行業氣氛急速轉變,不會像以前一樣互相照應的同時, 每一個人都自私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築商胡亂升價,令她對這個行業徹底失望,最終決定轉行離開。
九十年代從事地產經紀工作的Selina
當初Selina的丈夫, 因為身體原因, 無法繼續經營餐館,只能將其出售。而孩子尚幼 , 家庭開支大, Selina加入殯儀行業亦是偶然。在一次與負責照顧家中孩子的保姆聊天中得知, 保姆的一位殯儀行業打拼幾十年的朋友, 希望招聘一位能說中文的員工。而這位保姆與Selina的感情更深似姐妹,在她並不知情的情況下更為Selina寫了一封求職信發給這位在殯儀行業打拼幾十年的朋友。本來拒絕的她,亦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準備入職之時,偶遇另一位經營殯儀館的友人。這位友人原是為一位Developer,但亦有經營殯儀行業服務的公司。但因華人社會對殯儀行業的避諱,所以亦少為人知他有同時經營這一門的生意。當時從事殯儀行業的華人較少,這位友人在北區積累了一定的華人人脈之時,想招攬華人的職員發展一下華人的市場。 Selina想著做生不如做熟,從而加入了這個行業。
在White Lady工作時的Selina
殯儀是一個很多人都會抗拒的行業,亦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厭惡性的行業。但Selina就認為殯儀從業員其實是純粹照顧傷痛的家人,給他們專業的意見,策劃適合他們經濟、宗教的喪禮。入行殯儀服務後,人際關係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但隨著時間, 影響越來越淺。入行後, 參加別人的婚姻或老人家的生日會次數,屈指可數,除非是主人家邀請時專程講清楚不介意, 否則絕對是禮到人不到。而Selina自己亦會儘量避免參加別人的喜慶場合,或請自己的丈夫代為參加。而她入行之後唯一一次參加她人的婚禮是來自自己服務過客人。這位客人不僅親自來邀請Selina參加她的婚禮,還在婚禮中多謝Selina在她最困難的時候陪她渡過,Selina心裏非常感動,更加產生了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的使命感。
在成為Galaxy殯儀服務公司的老闆之前,Selina在過去的公司工作時是唯一的華人,當時所接待的客人基本上都是西人為主。當華人來到之時,都是會找Selina去接待幫忙,但平時的工作亦是接待其他民族或其他非華人背景的為多。
除了Selina自身是從事殯儀服務之外,其實她的家人亦是從事殯儀服務。家人的支持讓Selina更加有動力去發展。在離開打工的公司,決心自己創業開Galaxy殯儀服務公司的Selina當時已經準備五十歲。當時很多人問她,在這個年齡有這樣一份決心呢? Selina則笑笑表示自己亦是無奈,是被逼上樑山之舉。在打工的那段時間裡,她意識到華人的文化背景的需求及家庭關係的處理是西人殯儀服務從業員無辦法完全理解並且靈活細緻地處理,帶來工作上的不便並且無辦法為傷痛的家庭帶來慰藉。因此她亦萌生了要創業的念頭。
Selina自己的Galaxy殯儀服務公司已經創立了十四年多, 公司主要提供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文化上或經濟上的喪禮策劃建議以及安排心理輔導為主的服務。在澳洲這個多元文化國家, 在面對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民眾, 一定要先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當地文化信仰等再為他們安排適合的儀式和服務。
Galaxy殯儀服務公司的口號是: “我們要有溫度,有態度”
Selina強調不能按以往的經驗自作主張,必須先溝通了解他們當地的文化和習俗, 通過不恥下問地方式去問客人是否滿意所提供的服務或者有什麼地方的需要改進。在十幾年的經驗中不停學習,不停了解。無論什麼行業,用心做事,客人能感覺到。只有用心,方能在這個行業做好。
在殯儀行業已經二十幾年的Selina,在人生中有得有失。失去了出席朋友生日、喜事的機會或有些避諱的朋友會減少了交往,但換來的是每一次幫助一個個傷痛家庭安排最合適他們文化、宗教背景的葬禮儀式之後,他們誠懇、深情地一句多謝,這種滿足感是金錢無辦法所媲美的。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在異鄉,許多中國人往往遇到不幸時,都會手足無措,需要像Selina這些懂自己語言的專業人士去幫助。
希望Selina以後越來越好,繼續為華人社區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