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悉尼大學推出針對華人社區對’失智症’ 消除恥辱觀念計劃
2024年04月16日 15:10 發布 編輯:Editor

近日一項計劃旨在消除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對失智症的恥辱觀念。疾病的恥辱觀念導致華人澳洲人不願尋求早期診斷和支持。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與華人社區合作,試圖改變這一狀況。

一組研究人員正在鼓勵華人澳洲人認識到失智症的症狀,並尋求早期診斷,他們推出了一個項目來消除圍繞這種疾病的社會恥辱、羞愧和誤解。

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有超過40萬人患有失智症,西悉尼地區有12,000人患有失智症。約有一半的失智症患者未經診斷

“面對痴呆症”中文活動正在西悉尼啟動,提供免費的在線和麵對面資源,幫助社區與家人就痴呆症相關問題展開對話,並要求他們的家庭醫生進行評估。

患有癡呆症的澳洲華人往往不願意尋求支持,因為擔心受到恥辱和常見的誤解。

細膩大學老化與健康教授 Lee-Fay Low 表示:“我們知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澳洲華人,會推遲就癡呆症狀尋求幫助。”

“我們對澳洲華人社區的研究表明,人們對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了解甚少。 相反,癡呆症的症狀常常被錯誤地歸因於老年或精神疾病的正常現象,而不是可以尋求治療和支持的健康問題。”

“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治愈失智症,但診斷對所有失智症患者來說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治療、康復和療法。”

 

打破失智症恥辱的方式

針對西悉尼地區華人的這項運動旨在通過更新以前常用的失智症詞語,推廣中文中新的失智症詞匯。

悉尼大學華語運動官員Cedric Cheng說:”傳統上,人們錯誤地稱失智症為’老年痴呆症'(簡體中文)/’老人痴呆症'(繁體中文),’lao nian chi dai zheng'(普通話)或’lou yen qi ngoi jing'(粵語),意思是’老年人的妄想和呆滯症’。我們希望改變這一說法,因為這加深了恥辱感。”

“這個詞暗示失智症只與老年人有關,並且有決策和記憶力下降等負面內涵。這種舊術語是不準確的,可能造成華人不願尋求幫助。”

Cheng先生表示,”面對失智症”運動採用了”腦退化”和”認知障礙”等新詞語,以鼓勵華人社區將失智症視為不應感到羞愧的健康問題。

Cheng先生說:”我們希望提高人們的意識,鼓勵西悉尼的華人澳洲人’面對失智症’,而不是忽視這些跡象。我們的專家團隊開發了包括簡體中文網站檢查表在內的資源,幫助有疑慮的人識別變化並與醫生討論。”他還與臨床醫生合作,為西悉尼地區提供免費的華語教育演講。

西悉尼 Blacktown 醫院的老年科醫生 Lina Lee 博士表示,無論年齡、文化背景或疾病進展如何,及時診斷都可以讓患者及其家人進行調整、提前規劃並改變生活方式。 這可能會減緩癡呆症的進展並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Lina Lee博士說:”有些人認為與家庭醫生討論他們的思維問題沒有必要,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隨著症狀加重,他們可能會擔心受到恥辱。但失智症是一種健康問題 – 它不是正常的老年過程,及時診斷可以獲得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並獲得支持以繼續過上良好的生活。”

Lee醫生和研究小組還在西悉尼地區的綜合診所推行一項同步的實踐改進計劃,以改善對失智症的及時診斷。

悉尼居民瑪麗10年前和丈夫一起從上海來到悉尼,加入了她的子女。退休前,瑪麗是一名大學講師。她在67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她曾是一位丈夫(患有失智症)的支持者。然而,隨著症狀加重,她意識到與醫生交談尋求額外幫助很重要。她說,她很幸運已經對失智症有一些瞭解和認識,這有助於她與醫生展開對話。

黃阿姨出生和長大在中國廣州,大部分成年生活都在澳門和香港度過。15年前,她搬到悉尼照顧孫子女。黃阿姨一直以自己的烹飪技能和家庭主婦的角色為榮。5年前,她開始注意到自己變得更加健忘和粗心大意,甚至差點傷害到自己和孫女,在廚房裡引發火災。黃阿姨當時開始自責。黃阿姨和家人隨後立即決定應該咨詢醫生。診斷幫助她瞭解了自己的症狀是由疾病引起的。家人希望他們早點與家庭醫生交談,因為診斷讓他們接受瞭如何改變環境和支持她的教育,使她能夠更好地發揮功能。她還發現與其他失智症患者聯系也有助於她適應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診斷結果。

黃阿姨說:”我想鼓勵其他人瞭解失智症的跡象。堅定地為自己爭取權利,盡早獲得診斷。”

Lina Lee醫生說:”對75歲以上的澳大利亞老年人進行認知篩查可以作為全面年度評估的一部分。這是獲得基線的好方法,以便您的家庭醫生或診所護士可以監測變化。他們還可以幫助您改善大腦健康並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

如想瞭解更多請訪問中文網站https://facedementia.au/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