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日拒絕加入上海合作組織(SCO)對以色列攻擊伊朗的譴責聲明,顯示該組織成員國在中東衝突問題上出現分歧。SCO由中國、俄羅斯、伊朗、印度等多國組成,原則上強調地區安全與主權完整。中國主持下的最新聲明,強烈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稱其行為違反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
然而,印度選擇不參加討論,也未支持該立場。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與伊朗外長通話時,僅表達「關切」並呼籲雙方保持克制,盡早恢復外交談判。印方聲明強調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支持透過外交渠道緩和局勢,並稱印度與以色列、伊朗「關係友好,隨時願意提供協助」。
專家指出,印度此舉反映其「微妙平衡」策略。印度是以色列最大武器買家,戰時亦出口火箭與炸藥給以方,但同時持續投資伊朗查巴哈港作為通往中亞及阿富汗的貿易門戶。印方必須同時維護與以色列的防務關係,以及與伊朗的經濟合作,因此在敏感議題上選擇保持中立、避免公開選邊。SCO發表譴責以色列聲明後,印度官方澄清並未參與聲明討論,並重申其早前公開立場已通報其他成員國。
印度是否支持以色列?
事實上,印度並未明確表態支持以色列,但在SCO中與其他成員國保持距離,削弱了該組織譴責以色列攻擊伊朗的力度。就在印度與SCO拉開距離的前一天,印度在聯合國大會就加薩「立即、無條件且永久」停火決議草案投下棄權票,未明確支持停火。
新德里觀察家基金會副主任Kabir Taneja分析,印度棄權令外界困惑,推測背後一大因素是維持與美國的良好關係。印度目前正努力與華府敲定貿易協定,期望在特朗普威脅於七月初對印度商品徵收27%關稅前取得突破。
Taneja同時指出,印度不支持SCO對以色列的措辭,反映印度本身在組織中「處於邊緣」。中國、俄羅斯與伊朗關係緊密,而印度則與美國、以色列有戰略聯繫,「讓印度難以接受SCO的具體措辭和立場。」
美國對伊朗施壓是否威脅印度區域戰略?
在2017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制裁前,伊朗曾是印度第三大原油供應國。今年2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進一步暫停了所有對伊朗經濟或金融的制裁豁免,包括印度參與的查巴哈港口專案(Chabahar Port)。查巴哈港對印度具戰略意義,可讓印度繞過對手巴基斯坦,經伊朗與阿富汗及中亞開展貿易。過去,印度曾獲美國制裁豁免以維持該港口合作。
但現時美國再度加大制裁,已威脅到印度對查巴哈港數億美元投資與其在該區域的布局。Taneja認為,印度與伊朗維持關係並不僅因港口,更因伊朗地理位置對印度進入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貿易、安全與區域影響力具有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