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主持人尊王和Chatswood國際扶輪會現任會長、新州多元文化社區理事會會長Maria Chen 陳善仁女士。
Maria Chen很小的時候,便跟著父母定居澳洲。來澳洲讀中學並非maria自己的選擇,而是由於Maria的父親,是新幾內亞出生的華僑。而當時新幾內亞由澳洲所託管,所以在當時新幾內亞獨立之時,澳洲政府讓Maria一家選擇做那個國籍的人。
Maria的父母5個女兒,父母考慮到女兒們或許受不了新幾內亞的蚊子,便選擇了澳洲國籍。不同於Maria二伯的女兒在新幾內亞出生,Maria並沒有在新幾內亞居住過,她在香港出生長大。
Maria在香港九龍讀書,在移民澳洲前,她已經來過澳洲,對澳洲不算陌生。正式移民的兩年之前,她們一家已經在澳洲找好房子和學校。Maria對澳洲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十分安靜的國家。
Maria回憶,她移民的時候,澳洲的華人很少。在他們一家順利抵達悉尼住所的時候,她的鄰居十分熱情,帶上餅和意大利麵拜訪,鄰里之間十分熱情溫馨。當年的唐人街不比現在,Maria回想當年1975-1977年左右的唐人街,她形容算得上是門可羅雀。
Maria記得在1977年的時候,她們一家開車去唐人街買菜,當初的Dixen Street不像現在一位難求,到處都是停車的地方。Maria有5兄弟姐妹,她的父母生了5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也許是女兒人數眾多的原因,每週末去唐人街買菜的時候,雜貨鋪的人很多都會來圍觀她們下車。
Maria來到澳洲之後,並不像很多初來澳洲的新移民一般,對新環境新生活不習慣。Maria猜想,這也許是由於其在香港的學校也是英文教學的原因,沒有重新適應語言環境的壓力。與此同時,Maria父母將5個女兒都安排在同一所學校,大家互相陪伴,校園生活亦精彩得多。
Maria和她的兩個妹妹年齡相隔不遠,差不多是差一年一年這樣。那時候,她們5姐妹一個學校,3個女兒一個班級,2個女兒一個班級,互相陪伴。而且澳洲學校的教育方式比較輕鬆,壓力也較小,讀書上也比較愉快。
Maria認為,西人的學習理念和亞洲人不同,就算考99分,也不一定要做醫生律師,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進修。而且和香港不同,澳洲不流行補習,亦不會出現那麼多虎爸虎媽。學習方面,很多時候是自己看書和新聞,最多也是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答案上很多沒有標準,而是自由發揮自己的想法。
Maria是家中長女,主修商科和會計。Maria的父母希望她能在家中的公司幫忙,就讓她做了家中公司的Company Secretary(董事會秘書),負責發展投資項目和租賃之類的事宜。
Maria在澳洲的新生活上,沒有半點不習慣。Maria很多在香港的好朋友,很多都和她一樣,走上出國留學的道路,所以就算她回到香港亦會很無聊,反而在澳洲認識了很多好朋友。除此之外,Maria亦沒有和她在香港的好朋友斷了聯繫,在她們現還有一個中小學同學的WhatsApp群組,仍然保持聯絡。Maria形容,就算彼此讀書的環境不同,但始終心繫彼此,從來沒有離開。
Maria部分出國讀書的朋友,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流香港工作。而Maria由於很多事情需要兼顧,弟弟還小,父母亦需要她在身邊輔助,她並不能選擇回歸香港。
Maria有一顆為社區服務的心,談及她為何想競選議員,她回憶是因為曾經有一個台灣人做議員,但那為華人議員經常找不到人,令當時很多澳洲人不看好華人競選議員。甚至有人說,不希望再有另一個華人議員出現。Maria聽見了,便追著說這話的人,告訴他這樣說話並不正確。Maria告訴他,作為澳洲華僑,已經融入了澳洲社會,是為澳洲人,這樣是區別對待並非正確的行徑。
Maria人如其名,陳善仁,善良且擁有一顆仁慈的心,積極投身慈善事業。Maria回憶,熱心慈善是受家庭和教育影響,認為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應盡量幫助更多的人。
Maria第一次參與慈善項目,是在她小學的時候。那時候的Maria7歲,她參加了學校的聖母軍,是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聖母軍帶我們做善事,比如說聖誕節,會做禮物給女童院。除此以外,Maria的媽媽亦很熱心,那時候物資很少,包裝禮物就一張玻璃紙。
Maria的媽媽就想到用廁紙中心的紙卷,叫工人拿來包裝瑞士糖和巧克力糖,包裝得十分好看,拿去女童院送禮。年幼的Maria當時十分開心,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女童院發禮物。
她回憶那時候女童院中有一個和她年齡相仿的少女,比她稍大幾歲的,看著十分生氣。那女孩頭髮蓋臉的,給她禮物也不接,後來再遞給她,那女孩直接拿了禮物便把它砸向Maria。後來事後聽照顧該女孩的社工說那女孩的故事,Maria才知道,那女孩才13歲,脾氣很差,還懷孕了,人生很悲慘十分,不知該何去何從。所以看著Maria衣著光鮮,去發禮物,看起來十分很幸福,所以便十分憤怒。
那時候被砸的Maria很慌張,心想自己在做好事,為什麼會被討厭。聽完女孩的經歷後,對她影響很大。Maria發現了幸福並非必然,世界上有很多悲慘的事情,自己的生活過於幸福,便想幫助更多的人。而當時Maria就讀的天主教學校,也會組織各種慈善項目,去看老人院等。Maria想讓更多的人和她一樣能感受幸福,所以一有機會,便會投入慈善項目,去幫助更多的人。
Maria從少女時代到進入社會工作,一直有參與慈善工作。她回憶她第一次自己策劃一個慈善項目,是在她28到30歲左右。Maria經常幫忙運送病人去醫院 royal north shore hospital洗腎,一次機緣巧合,她去探訪在一位在Master Hospital生孩子的友人時,看見Mater hospital的洗腎機是很老舊的款式。
Master Hospital不同於她在經常幫忙運送病人去醫院 royal north shore hospital,Maria發現royal north shore hospital所使用的洗腎機·十分先進,比Mater hospital古舊的款式,能縮短一個小時的洗腎時間。
Maria回憶那時候政府將很多支援給了公立醫院,私立很少得到支援。Maria發現機器上的差異後,第一時間就去見Master Hospital腎科的專科醫生,告知他們想為醫院籌一台新的洗腎機。說做就做,Maria籌備食物和酒等,售賣慈善晚會門票,並將籌集到的資金全數交給Mater hospital。Maria做慈善的時候十分低調,那時候她特別說明不拍照不上報,時之今日,多年過去了,她才提起她曾經做過這件事情。
Maria在Chatswood開了一間咖啡室,談及為什麼會開咖啡廳的原因,Maria表示是為了方便做慈善。曾經,她做慈善的時候,需要開車東奔西跑,請需要幫助的人喝咖啡聊天詳談他們所面對的困難。但很多咖啡廳,在4點就關門了。而很多時候,需要幫助的人要較長時間才能打開心扉,咖啡廳的營業時間限制,使他們的聊天十分不便。
Chatswood的咖啡廳算得上是Maria的一個慈善據點,自己開的咖啡廳坐多久聊多久都可以。除此之外,Maria的咖啡廳還和Centre link合作,Centre link會將一些需要工作的人,介紹來咖啡廳工作。其中有一些人可能年齡較大,智力有問題或有自殺傾向等問題。在咖啡廳工作,教他們做咖啡,能給予他們自信心,讓他們嘗試自己照顧自己,從而重新融入社會,回復正常的生活。
Maria不怕勞苦,熱心公益,幫助了很多人。希望華人社區會出現更多如Maria一般的人,為社區和有需要的人付出,讓華人社區的未來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