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Barrie Ho何週禮先生的移民故事
2023年09月05日 14:04 發布 編輯:Editor

以下是【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主持尊王與香港著名設計師亦也是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創辦人何週禮Barrie Ho先生的採訪,分享他的移民故事。

何周禮(Barrie Ho)是香港出生的建築設計師,以其在建築領域的創新和影響力而聞名。他從小就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並在不斷摸索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新一代建築設計師之一。

 

Barrie在90年代初與家人旅行時第一次來到澳大利亞時,對這片“山明水秀”的土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位建築師,他的眼光自然與眾不同,他不覺得澳洲的建築落後。而當時的澳洲還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社會,華人並不多。 Barrie對能近距離接觸大自然動物,如袋鼠,感到非常驚訝。第二次來澳洲是在奧運前後,那時悉尼的Circular Quay並沒有如今這麼繁華。但在奧運後,悉尼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文化產業。當地也有大量的展覽和活動圍繞著自然主題。

 

當問及為何選擇來到澳洲時,Barrie表示與歐洲相比,澳洲的氣候更為適中,對於怕熱的何先生來說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選擇澳洲悉尼的原因,除了他喜歡那裡的天氣和環境外,還因為亞洲元素正在澳洲逐漸被認同。何先生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亞洲的文化、設計和概念將越來越受到澳洲人的喜愛,這為他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機會。他表示:“香港人最大的優勢是適應力和國際視野,這使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脫穎而出。”

 

Barrie從小就展現出了對建築的濃厚興趣。他不僅天生擁有圖像想像力這一獨特才能,而且從小就對自己未來的路有了明確的規劃和計劃。他堅信,越早確定人生的方向,前進的道路就越順暢。然而,這也意味著更早地面臨困難和挑戰。他也在採訪中為年輕人提供了一些建議:“不要在成長過程中迷失自己的未來方向。”

 

所以當Barrie堅定的選擇並進入香港大學的建築係時,他就知道自己的選擇並不輕鬆。與醫學院、法學院,建築係被稱為三個三大最具有挑戰性的專業。建築系的學生面臨的壓力和工作量同樣非常沉重。每一項任務,無論是繪圖、講解還是搭建模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時間。當Barrie回想他的學生時代,他說道在很多時候為了完成一個作業項目,他都需要熬夜工作,直至第二天的日出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而且與真正投入建築行業後的團隊合作工作不一樣,在學校每個學生都要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這種獨立的學習方式使許多學生感到壓力巨大。 Barrie回憶起學生時代,說:“那時候,我們常常要連續幾天不睡覺為了完成一個項目。而在這種疲憊和焦慮的情境下,不小心傷害到自己是非常容易的。”他也曾因為趕作業而不慎受傷過很多次。但是這種極端的學習環境不是所有人都能人都能忍受的,這樣的高強度學習也導致了很多同學中途放棄。有的選擇退學,有的選擇休學,但Barrie從未動搖過他的決心。他知道,為了追求夢想,必須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

 

在畢業後,Barrie Ho 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何弢博士這位被譽為“當代建築之父”的巨匠的徒弟。 Barrie表示何博士不僅是他崇拜的偶像,更是華人社區中的驕傲。在那個時代,由於香港的房地產炒作熱潮,許多地產商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空間利用率,忽視了設計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像唐屋和公屋這樣的建築失去了原本的設計價值。何弢博士成為了當時香港唯一能夠將建築與設計完美融合的大師。

 

當被問及他的設計風格是否受到師傅的影響時,Barrie先生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在粵劇的世界裡,一個徒弟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能模仿老師的唱腔和音色。但在建築設計領域,我們追求的不是模仿,而是一種抽象思維的培養。”他強調,他從何弢博士那裡學到的,不是如何設計,而是如何看待問題和找到答案,如何在建築、藝術、文化和設計之間找到平衡,而不僅僅是把建築當作一種生意來看待。

 

儘管他承認從何博士那裡學到了很多,但Barrie也表示,他的設計風格與師傅是完全不同的。 “何博士的設計理念是’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和’亂中尋序’。但我的設計更注重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他補充說,學習的過程不應該是簡單地複制和模仿老師的作品,而是要吸收那種知識能量,將其融入自己的設計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這也正是他對待建築設計的態度,尊重傳統,但也不拘泥於傳統,勇於創新。

 

1999年,當大多數人選擇進入大廠或繼續跟隨師傅學習時,年輕的Barrie選擇了不尋常的道路,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成立了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面對這樣的決策,Barrie回憶說:“當時很多人都對我的決定表示懷疑,認為這是一個冒險的選擇。但我一直是一個好勝和衝動的年輕人,我想要自己的作品被看到,不想僅僅在師傅的光環下工作。”

 

當時,香港正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金融風暴和房價下跌。但Barrie相信“有危機就有機遇”。他說:“我們開始時只是租了一個小辦公室,很多人認為我們瘋了。但我認為,正因為有這樣的機遇,我們才有了支付工資和房租的機會。” 當被問及為何能成功時,他說:“我想要世界看到我的設計風格。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為客戶帶來真正的價值。”他坦言,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SARS疫情、公屋問題以及社會事件等各種困難後,他依然堅信自己的創業決策是正確的。

 

談到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設計風格和環境時,Barrie表示,香港的土地政策導致許多房地產商為了迅速回本而忽視了設計的價值。有些客戶只看中他在業界的名氣,而不是真正理解他的設計理念。但在中國大陸,情況就完全不同。由於通常是由高官做出最後的決策,他們對設計有更明確的期望,希望能夠看到有創意的、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對於一個像Barrie這樣的自由創造者來說,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更能為其提供支持和合作呢? Barrie笑說:“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我認為,不論是哪種制度,只要客戶能夠真正理解和尊重設計師的創意和努力,我們都能夠合作得很好。”

 

當問及對澳洲的建築設計環境和風格的了解時,Barrie認為不論是和香港還是中國大陸相比都是非常不同的。澳洲的建築受到其充足的陽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強調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開放性和生態可持續性。在過去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Barrie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國際化的視野。當談及他在悉尼的設計工作時,他希望能夠融合這些經驗,結合悉尼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創造充滿不同移民‘文化’特色的建築。 Barrie認為悉尼並不適合大型的建築項目,而是更加適合那些與文化相融、精細設計、完美融入環境的“小建築”。他期望在這樣的方向上,為悉尼帶來與眾不同的更加精緻的建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