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陳浩庭先生的移民故事

【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陳浩庭先生的移民故事
2023年06月15日 發布 編輯:Editor

以下是【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主持人尊王和曾任財經快訊嘉賓主持,摩根亞洲業務主管陳浩庭Raymond Chan。

 

Raymond的移民之路,由赴澳留學開始。起初的Raymond並沒有留學澳洲的念頭,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的一位在八十年代初期便移民澳洲的親戚,在一次回港探親的期間,於Raymond家中小住幾天。該親戚和Raymond父親相談什歡,便詢問其父有沒有送Raymond出國留學的打算。

 

Raymond在英美等國都有親戚,但這位與其父暢談的親戚與其父母最爲親近,便是如此,Raymond順理成章地選擇了澳洲留學。

 

留學前的Raymond從未前往過澳洲,對澳洲很是陌生。起初,Raymond在語言,環境,食物和生活相關與香港大相徑庭的澳洲,很是不習慣。每每假日,便很是想念香港。

 

Raymond來澳之初,英文於其是最大的障礙。地方很大,民風很淳樸,是Raymond對澳洲的初印象。沒有朋友,沒有美食,語言不通等障礙使Raymond一度想逃離澳洲,回歸香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Raymond在澳洲結識到新的朋友,並在澳洲找到征服他味蕾的食物-肉派。慢慢地,Raymand開始適應新生活,並找回他的快樂。

 

Raymond在澳洲完成中學文憑后,順理成章升讀大學。他在大學課程中就讀了基金管理科,並選擇會計和金融作爲主修課。會計學科是父母的期盼,而金融則是他自身的興趣。

 

對Raymond而言,他的人生很多的重大抉擇,發生得順理成章,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讀商科是Raymond一直以來的興趣,經歷完HSC的他曾經也擔憂過他的分數,想若分數不足以進入離家較近的新南大學,就只能去遠一點。天道酬勤,Raymond考試發揮如意,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在大學生涯中,他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至今仍有聯絡。

 

Raymond在澳洲生活多年,他認爲種族歧視,很多時候是溝通不足所造成的誤會。他回憶在他剛來一年多的時候,一次去超市購物,一位本地老太太可能沒有和亞洲人溝通接觸過。Raymond見她買了很多東西,便想上前幫忙。可能由於Raymond的英語不太流利,一開始老太太的表情不太耐煩,但後來老太太知道Raymond的善意,她也十分感激。

 

Raymond認爲很多時候歧視可能只是誤會,也許是剛好遇到了不太美好的一天,誤會和摩擦便這樣出現了。Raymond不排除可能有部分人士對亞洲人確實存在偏見,但他認爲,只有大家對多元文化有更多了解,才會減少誤會與偏見。

 

Raymond初初畢業之時,對未來尚且迷茫,他的移民之路亦未明確。但是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一邊是回港發展,一邊是留澳就業。人生冥冥中在自有天意,Raymond畢業時,香港正值金融海嘯,經濟一落千丈。而澳洲歡天喜地迎奧運,經濟發展蓬勃,就業市場强勁。

 

Raymond本意是若無法在澳洲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便回港發展。他畢業后,隨意投了幾份簡歷,便找到合適的工作,就順理成章留下工作。

 

九零年代讀大學,尤其是商科空閑時間很多,所以當Raymond作爲大學新鮮人突然進入企業環境之時,多少有些許不適應。Raymond大學畢業后,立即投身金融行業。雖起初不太習慣工作時的忙碌,但倚仗著對工作的熱情和剛就業的興奮,Raymond每天都充滿力量。

 

Raymond回憶,他初入行的時候,在公司做助理,工作專注且滿是興奮感。基本上早上很早7點多鐘開始上班,做到晚上8-9點才回家。客人們都很不解,Raymond作爲一個助手,工作起來比當基金顧問還有熱忱。

 

Raymond讀書時學習基金管理,但在他畢業的時期,基金經理幾乎都是澳洲主流社會的人員擔任。基金管理顧問,是Raymond夢寐以求的工作,因爲那是除基金經理以外,最接近能幫助管理他人資金的周圍便是顧問。

 

Raymond當時的上司是英國人,他把Raymond的勤奮努力看在眼中。在一次機緣下,Raymond得到上司的賞識,詢問他要不要嘗試成爲一名顧問。職位上升了,但客戶並不會從天而降。萬事起頭難,Raymond需要從一位沒有客戶的理財顧問做起,纍積他的人脈資本。

 

初入行的Raymond,交際圈只有身邊的友人,找客戶可以說是十分困難。他嘗試前往不同的宴會,在不同的地方發放他的名片,尋求機遇,但都收效什微。起步階段十分困難,Raymond最初的客戶只能靠朋友介紹,這樣幾乎無人問津的困境持續了快三年,久到他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前景。

 

回香港輔助父親,是他的退路。但天性倔强的他並不想輕言放棄,在澳洲的房子雖小,但一點一滴都是自己打拼而來。他相信只要在努力一點,在堅持一會,便可能迎來轉機。

 

客戶很少,空閑時間很多。Raymond開始想如何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沒有客戶的艱難環境,暫時難以突破,便嘗試從自身開始用空閑的時間來讀書考證。

 

Raymond嘗試不去思考自己所擁有的退路,越思考退路,越容易讓自己退回舒適圈中。只有站在懸崖邊,無路可退的時候,人才會發揮出最大的潛力。Raymond決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的衝刺。

 

皇天不負有心人,Raymond在一次宴會上迎來了自己的機會。他偶然認識到了2CR電臺的前臺長陳雄先生。陳雄先生爲人和善,不管是初出茅庐还是很有资历地位,他都一視同仁,愿意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聊天。

 

在陳雄先生的邀請下,Raymond開始在2CR電臺做節目。剛開始的前三個月,看似沒有什麽回響,Raymond便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更能帶來機遇的辦法。要不嘗試開一個講座,是Raymond當時的一個想法。

 

這個想法,終於使Raymond的職業生涯迎來了曙光。開講座的消息一經發表,電臺電話響個不停。Raymond終於發現,原來感興趣的人很多,但一直沒有一個渠道去對接。

 

很多聽衆對Raymond的講座很感興趣,第一場在能容納100人的場地舉行,第一天便已爆滿,並座無虛席。後來,接連開了幾場講座,從悉尼到墨爾本,Raymond的職業生涯有所突破,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傳媒是Raymond工作上的需要,也是他本人很享受的事情。初接觸傳媒行業的時候,Raymond只敢在華人圈子活躍,對主流媒體上的發言,還是會有些擔憂害怕。但突破從來不易,而Raymond從不懼怕改變。

 

Raymond嘗試在主流媒體寬闊自己,起初會很擔憂,懼怕自己的表現欠佳。但有了在2CR直播時纍積的經驗,加上是自己得心應手的財經性内容,Raymond慢慢開始駕輕就熟。

Raymond爲了精益求精,他的成功并非僥幸。爲了在主流媒體中發言順暢,他專門聘請了一名教導政客生意人如何説話的語言專家。早期錄節目的時候,他每一次入完都會去索要一份副本,讓導師分析后細細教導,如何循序漸進地步步改進。

 

Raymond認爲,人人都會有短處,最重要的是如何增進改進。Raymond曾在幾所大型銀行工作過,在2003年左右,從一家美資銀行進入了摩根。在四大銀行當顧問,服務的是銀行的客戶,而做理財公司,則是自己尋來的客戶。

 

從Raymond入行第一天開始,客戶便是自己尋來的。與他而已,生意只有自己找回來,而不會從天而降。Raymond的客戶全是靠自己找回來,並一路維繫,所以作爲理財顧問,他們和客戶的關係會更緊密一些。

 

理財公司的格局和政策變化日新月異,進入了摩根以後,公司給予Raymond擁有自己公司的機會,雖然還是屬於摩根旗下,但是Raymond自己的公司。Raymond從小就被教導打工的收入只能基本維生,只有投資理財或做生意,才能實現財富增長。

 

所以但摩根給予Raymond這機會時,Raymond毫不猶豫便接受了挑戰。他深知投資和做生意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做便沒有任何機會。Raymond的公司一路節節向上,終於在2016年的時候,摩根希望擴張業務,返過來收購Raymond當時的公司,現在,Roymond已成爲了摩根的股東。

 

Raymond認爲,他一路以來得到上天的眷顧,很多事情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關於理財,Raymond表示理財很廣闊,很多時候要靠經驗。人人都有長短處,擬定每一個投資者的目標,感受客戶的需要,量力而行,才能保證服務質量。

 

Raymond從1991澳洲留學,從不習慣澳洲到落地生根。他認爲世事沒有回頭看,如果他回香港輔助父親,雖會輕鬆得多,但可能會失去現有的滿足感。Raymond相信改變是永恆的,他現在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在父親的庇護下要來得强大。於他而言,歷史不會改變,如若他在香港長大,路不同,做事和思考方式都會截然不同。Raymond感概,正因他有他所經歷的一切,才會成就如今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