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 悉尼高嘉華市前議員以及副市長,慧賢會鄧小穎女士(Annie Tang)
2024年04月09日 15:44 發布 編輯:Editor

歡迎收聽由尊王主持的【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在這期節目當中邀請到對澳洲華人社區影響深遠的,悉尼前高嘉華市議員以及副市長,現任慧賢會鄧小穎女士(Annie Tang)女士來和大家聊聊她的故事。

Annie出生成長于香港,1984年結婚並育有三個小孩。在1988年,經歷過填鴨式教育的她認爲,當時香港的政治環境改變和教育水平對小朋友來説已經不是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於是決定要離開香港,換一個地方生活。她和先生都曾在加拿大留學,體驗過加拿大風雪天氣的他們決定要找一個更宜居的城市。悉尼天氣舒適,與香港的距離適中,Annie的弟弟又在澳洲工作,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促使她和先生選擇悉尼作爲他們的移民目的地。他們原本的計劃是拿到澳洲籍之後就回到香港,但當他們來到悉尼后,機緣巧合,他們被迫留在澳大利亞扎根,就像節目的主題一樣 — 來到了另一個地方,開始了另一個故事。

婚前和婚後的生活對Annie來説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婚前她在香港完成商科課程,而後到加拿大進修了一個一年的秘書課程,之後就一直在香港的洋行工作。婚後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於先生的家庭比較傳統,她承諾在婚後不再上班,做一個傳統的太太。她坦白説,自己不擅長做家務,特別在香港可以請到外籍傭工。在移民來澳洲前的四年,她一直留在家中做全職太太,這樣的生活對於Annie來説,實在是過於無聊。

最初來到澳洲,Annie沒有選擇華人和朋友較多的車士活進行落脚,反而選擇了St George。她朋友那時候跟她說,快點來Chatswood吧,房子都要賣完了。但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南區,一來南區近機場,方便他們回香港,另一方面又方便照顧在臥龍崗讀書的小朋友。也正是因此,Annie在南區開展了自己的生意和政治活動。

説起最初來到澳洲的生活,她直言剛到的時候覺得澳洲非常鄉土,鄰居們五六點就已經準備關燈睡覺了。而到周末,即便是魚市場也在下午兩三點就要關門。一來是當時沒有任何夜生活,周末的時候所有商店更是早早打烊。當時身邊又沒有什麽親戚和朋友,那時的她就像當時所有香港太太一樣,除了周末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帶著小朋友到唐人街吃飯以外,就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二來是因爲這是他們第一次經歷獨自照顧兩個孩子。 聊到那段生活的時候,Annie提到一件現在説起來她覺得是一個笑話的生活小趣事,由於她在來澳洲之前從來沒有洗過厠所,沒有拖過地,沒有經驗的她把家中的三個厠所關閉 了兩個,只留下一個讓大家使用,不然自己每天就是輪流洗三個厠所。1988到1989年兩年閒,小朋友年紀太小,Annie也沒有經驗處理家裏所有的雜務,今天回想起來,她說,其實那個時候自己差一點就會有憂鬱症了,所以他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香港生活。直到1990年,小女兒的到來,再加上兒子到了需要上幼兒園的年紀,於是他們決定更多時間留在澳洲。由此,在好市圍租借錄影帶成爲了Annie和孩子們的唯一消遣,正是這個契機,他們發現客戶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華人。即使是香港還有生意,Annie認爲,決定在澳洲生活了就不能長時間游手好閑了,於是在錄影帶店鋪附近開了第一家位於Forest road的港式酒樓 — 唐宮酒樓。她說,她還記得當時錄影帶店附近Forest road上的大部分商戶都搬入了新開張的Westfield,整條路十室九空,他們第一次去勘察場地的時候還需要打開車頭燈來照明。當時身邊的朋友都說,大家去好事圍也都只是去購物,吃東西還是會選擇回到周邊的其他城區。但是Annie認爲,那裏的地形環境是非常合適的,她必須要抓住這次機會。她的丈夫在香港九龍城有一個四層的酒樓,但香港的酒樓他們也只是去試試菜,雖然來了澳洲后也有在臥龍崗投資了一個酒樓,但是自己也沒有實際去管理,只是單純的投資而已。直到後來誤打誤撞地開了唐宮后才發現,原來在香港經營酒樓和在澳洲經營酒樓是不一樣的,在澳洲什麽事情都需要他們親歷親爲。 她還提到,她從臥龍崗調派了一些夥計下來去應對英文市場,而唐宮的前身實際上是一間五金店,他們把這個建築改建成了酒樓。

Annie回憶那段時光的時候說,她知道到一個新的地方,你一定要和當地政府有聯繫,大家互相支持。當時市議會給了他們很大的支持,她還記得當時的市政府的General Manger —Howard Wallace先生, 她形容到Wallace先生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知道新移民入駐地方政府越來越多,所以他也給到很多支持,例如是批文的審批等等。Annie笑著説到,世界真的很小,當年的剪綵嘉賓,像是好事圍的市長;總經理;慧賢會的榮譽會長何沈慧霞;車錫泰先生等等,都在後面的政治及工作生涯中有交集。

唐宮的工作其實是Annie第一份真正接觸社會的工作,她說,當時她做過帶位,收銀,甚至還做過洗杯子的工作。她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很難忘的體驗。在香港的時候她一直是一位太太,家裏有菲傭,現在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經營一個服務性行業,她直言,這件事對她來説非常有挑戰性。但她認爲,開酒樓這件事其實給了她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鍛煉出了她的一個好的服務性態度。Annie也通過這個酒樓認識了非常多從政人員,他們時常會在唐宮舉辦一些例如競選晚會等等的活動。

當時有一個州議員推動了Annie去參選,也介紹了Annie進入到當地一家社區醫院做董事。Annie説到,她是最後一個董事,也是唯一的一個華人董事。她在這個董事局裏,也幫助到他們推廣了醫院的服務,她提到,董事局瞭解民衆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爲她們服務。這些經歷支持了她爲這個社區服務的決心。

當被問及她是如何萌生左從政念頭的時候,Annie覺得她在社區醫院做董事的時候,可以接觸到在主流社會的不同的人,她覺得自己的加入讓醫院的服務跟廣汎地被華人認識;在酒樓的期間也有一些熟悉的茶客和長者,會在一起討論日常生活中有什麽問題需要被解決。而在團結黨1999年成立的時候,她覺得白澳政策有些死灰復燃的跡象,而自己作爲華人的一份子,需要為華人發聲。Annie開酒樓的時候認識的一些當地的政客也認爲,地方市議會也需要一些華人的聲音。她的丈夫和弟弟彼時都在經營自己的生意,覺得Annie作爲一個女性,會比較細心,全面,而且可以花更多的時間。Annie當時就決定,如果自己參選,是一定不會參加兩大黨的。她覺得如果加入兩大黨,那就必須要跟隨黨的政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和自由度。所以她去敲黃少强門的門,打算如果黃醫生答應讓她代表團結黨的話,她就去參選。她還笑著説到,自己一直都很仰慕黃少强醫生,說自己是他最忠實的也是最後一個支持者。

當時Annie在州議會選舉的投票站現場看到他們人丁單薄 ,但是大家都很有熱情,她被大家的勇氣感動了。

初入團結黨的時候,Annie選的是地方市議會的議員。她説到,其實自己的生意一直都在好事圍,但她爲什麽會選擇在高嘉華進行選舉呢?她意識到成爲議員,利益關係非常重要。而她在高嘉華有物業,所以她選擇了在高嘉華參選。她從1999年開始參選,直到2015年高嘉華市和好事圍合并,Annie就沒有再參選了,而這麽多年來,她一直都是唯一的一個華人議員。

聊到這十幾年的議員生涯為她帶來了什麽,Annie說,可以説是有滿足感的。如果自己沒有選擇移民,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會不會是很平淡,很單一的。她提到她是沒有上過大學的,這十幾年給到她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她在工作中接觸到的東西比大學中的單一學科要更爲廣汎。就像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垃圾處理,對她來説,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假如在大學,她一定不會去選修這一門課,但是議員的工作給了她這個機會去增長了自己的學識。除了市政府定期會議,Annie選擇了社區服務作爲自己的專責委員會。幾年後,年長的主席退休,在同事的認同下,她接過了主席的位置。她希望可以認識多點社區團體,可以推介更多的服務給華人。

Annie説到,這十幾年來,作爲一個民選代表,自己的義務和職責就是爲民發聲,也是一個使命,不然市民怎麽會一次又一次地票選你代表他們。全盛時期有九位華人議員,最開始只有唐人街有農曆新年慶典,而在西區南區是百花齊放的,他們在聚集自己社區的人在當地一起慶賀新禧。她還會爭取一些撥款,例如在圖書館撥款方面,她用真實的華人增長數據來要求圖書館增加中文書籍的撥款。還有在高嘉華市政府廣場的李小龍像,是在一次回中國的扶貧活動中,與順德達成了友好城市備忘錄的協議,這個李小龍像象徵著高嘉華與順德友好城市的良好關係。而在她的努力下,北區的華人活動也逐漸多了起來。最初只有唐人街舉行的新年慶祝活動,後來發展到在北區也有,還有與TVB合作開展的嘉年華等等。因爲這些活動的舉辦程序都非常複雜,Annie在推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當時的市長和很多當地團體的支持,Annie對此也非常感激。

在Annie長達17年的從政生涯中,有7年的時間她任職高嘉華的副市長,她也曾與不同黨派的市長搭檔過。與市長相比,她認爲副市長與社區的聯係更加緊密,所以她多年來安於副市長的職位,這個職位給了她更多的空間讓她可以專注于為華人團體服務。

直到2015年,爲了減少支出,節省資源,高嘉華與好事圍選擇合并。Annie選擇結束自己的市議員生涯。在這17年閒,她認爲她的生活重心應該從事業上轉移部分到家庭。但離開了原本緊凑的生活,讓她有不習慣的感覺,但如今她已經踏上了人生的另一階段,但她仍然有著要為社區服務的心。所以在市議員生涯結束之後,Annie繼續用慧賢會這個平臺為華人服務。

慧賢會成立於1992年,當時Annie正在南區經營酒樓,而後期Annie的妹妹Linda在Annie之前加入慧賢會,Annie也有熟悉的朋友在慧賢會服務,在參與過他們工作之後,Annie選擇加入這個慈善團體,繼續為華人服務。爲了確保會内的成員有共同的理念,進入慧賢會需要通過執委會推介。慧賢會并不提供實質性服務,他們的籌款活動用籌得的款項來甄選機構來執行服務。Annie表示,在這個平臺裏的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回饋社會。

對於目前唐人街蕭條的鏡像,Annie指出,作爲華人社區團體,與event委員會的溝通非常重要,這些社區團體需要自己爭取更多發聲和溝通的機會,參與甄選程序。

最後Annie還提到,她很感恩自己以及家人可以有機會在澳洲成長,移民到澳洲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雖然在此之前她從來沒想過自己的生活可以有如此之大的變化,但是既來之則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