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 世界柔功門澳洲監督梁鉅師傅
2024年03月12日 18:00 發布 編輯:Editor

以下是【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故事】節目主持尊王與世界柔功門澳洲監督梁鉅師傅的採訪,分享他的移民故事。

梁鉅師傅,一位將中國傳統武術以及舞龍舞獅文化在海外傳承與推廣的傑出人物。梁鉅師傅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就開始了艱苦的武術訓練。他的父親,梁祥,也是當時在武術界的知名人物。梁鉅師傅回憶道說從小對學習功夫並不感興趣的他,在五六歲起就開始每天在每天在天還未亮,天寒地凍,被父親拍醒開始了一天的訓練,這種日復一日的艱辛練習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他的訓練並不沿用一般的路徑爬山,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加陡峭’Z‘字形’的路線,挑戰上山。此外武功的基本功練習還包括攀爬鐵索橋、練習馬步和鎖手功夫等,而這些都是他從師公那裡傳下的傳統功夫。

 

從小在武術世家長大的他,早年間就承受了家庭經濟壓力的重擔。當家中因為一些變故而損失了大量財務資金時,梁鉅師傅不得不在十二歲就開始出去工作,以幫助家庭度過難關。他表示當時家中還有四位兄弟姐妹,為了能養活包括自己在內的五個小孩,以及也能繼續支持年幼的妹妹在讀書,自己則對家中人表示自己會投入到工作中去,補貼家用。

 

他的早年工作經歷,從九龍旺角的蓮香酒樓開始,每天早上三點就要起床,十分辛苦。在做了三四年之後,十五歲的梁鉅師傅在一次的偶然機會在香港的公園遇見了他的人生導師和武功師傅,夏國璋。在跟隨學習的同時,夏國璋師傅還邀請他去夏國璋醫館做事,直到他十八歲。

 

在訪問中梁鉅師傅還與我們分享了柔功門的歷史背景,為我們揭開了中國武術文化。柔功門,原是作為少林功夫七十二藝的一門,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它之所以特別,部分原因在於這門功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向俗家弟子開放,直到鼻祖宗師夏漢雄的出現。而梁鉅師傅的師傅夏國璋,便是夏漢雄宗師的長子。

 

夏漢雄不僅是柔功門第一位俗家弟子,更是通過其師承鐵隱禪師和戒冰和尚,將柔功門的技藝和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1924年,他在廣州茘灣成立了夏漢雄體育會,不僅是對柔功門技藝的進一步傳承,也將這門功夫向更廣泛社會人群開放。隨後,夏漢雄還將這門功夫帶到香港,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並由其子夏國璋繼續傳承。那麼在在夏國璋醫館工作的經歷,他深受夏國璋師傅的影響,對武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熱愛。

 

隨後,通過朋友的介紹,十八歲梁鉅師傅進入了香港的民安隊(民眾安全服務隊)工作,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社會活動和人際網路。然而,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是在1974年,當時只有十九歲的梁鉅師傅受到一位已經在澳洲定居生活的老表邀請,當時老表表示自己在澳洲的華人餐館做工並邀請他來幫忙。這個決定其實並不容易,梁鉅師傅說道當時一張前往澳洲的機票價格高達一千多港幣,而這幾乎是他在香港兩個月工資的總和。這意味著梁鉅師傅為了這次旅程,不得不節省和積攢,甚至需要有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的勇氣。但他選擇移民澳洲的背後,也是希望他能改善家庭經濟困境。

 

梁鉅師傅的旅程從1974年12月開始離開香港,踏上前往澳洲的航班。他回憶到說當時那個時代的長途飛行旅程並不是直達,還需要在菲律賓進行短暫的停留加油。在問及對澳洲的最初印象時,梁鉅師傅笑著表示根本沒有時間去細細評味,由於工作原因,在落地第二天就投入了繁忙的餐館工作。但盡管他幾乎沒有時間去細致地體驗和適應新環境,他對澳洲的第一印象卻是極為正面的。特別是澳洲宜人的天氣和清新的空氣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自然環境的特點與之前生活的香港形成了鮮明對比。

 

剛到澳洲之後的梁鉅師傅每天都要工作十小時,這樣的強度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大挑戰,梁鉅師傅笑著說可能也是因為那時候年輕且充滿活力,這不僅不是問題,反而是他融入工作和社交的新環境。一開始他在唐人街的太源酒樓工作,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結交了幾位同在這里做工的致公堂的弟子。幾位同事聽說了梁鉅師傅也會功夫、舞龍舞獅後便介紹他到致公堂去做事,並在致公堂教授武術。

 

之後在致公堂做事後,他與華人社區的各個僑領都建立起了良好關系。當時各位僑領對舞龍舞獅非常感興趣,正尋找一位能夠教授這門藝術的師傅。而梁師傅抓住了這個機會,向僑領們推薦了自己的父親,梁祥。

 

在1978年他的父親,梁祥,應悉尼市華人社團的邀請來到澳洲,目的是傳播中華文化和柔功門武術。在澳洲,梁祥擔任了多項重要職務,包括澳洲柔功門國術總會監督、華人足球會軍醫以及悉尼中醫學會會長等,他的多方面貢獻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文化在澳洲的傳播與發展。來澳的同一年,父親梁祥在悉尼的Sussex Street上創辦了澳洲柔功門梁祥體育會。

 

梁祥的武術班吸引了眾多學生,不僅有華僑和華人領袖,還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例如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學生。盡管語言障礙成為了一大挑戰,父親梁祥不會說英文,但他的徒弟們積極擔任翻譯,幫助他與學生們進行溝通。此外,梁鉅師傅在下工後還會幫助父親教授武術,尤其是在他擅長的打鼓和舞獅方面。

 

梁鉅師傅還回憶到當時的華人街尚未建立,但在一群僑領的努力下,最終建立了現在人們所熟悉的Dixon街和唐人街牌坊。

 

梁鉅師傅及其父親在澳洲建立柔功門後,活躍地參與了舞獅舞龍等傳統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在過年或特殊慶典時受到歡迎,也常常被商家邀請進行表演,為節日和商業活動增添喜慶氣氛。通過這些表演,柔功門不僅想當地人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加深了澳洲當地社區對中國武術和文化的認識。

 

梁鉅師傅強調武術作為一種終身運動的價值,不僅有助於強身健體,也是精神層面的修養和娛樂方式。特別是在當時,對於缺乏現代娛樂手段的年輕人而言,武術成為了他們重要的娛樂和社交活動。所以在當時的華人社區舞獅舞龍是非常受到大眾年輕人歡迎的。

 

1988年,梁鉅師傅邁出了嘗試進入餐飲業的一步,前往堪培拉開設了餐館。然而,由於90、91年間的房產利息高昂,這一嘗試最終不得不放棄。之後,他決定返回悉尼,與父親梁祥一起,繼續致力於柔功門武術以及舞獅舞龍的傳承與發展。

 

同事也在這一時期,舞獅藝術也迎來了創新與變革。師傅夏國璋在香港對傳統的南獅進行了改良,提出了“南獅北舞”的新概念,這一創新豐富了舞獅的表現形式。所以當梁鉅師傅在香港的同門師兄弟就發出邀請他們回香港學習梅花樁的技巧時,他也是積極響應。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與一個女兒在寒暑假的時候專程回香港學習新的舞獅技巧。

 

2000年,梁鉅師傅及其家族在Hurstville Council的新年嘉年華上進行了澳洲柔功門的首次梅花樁舞獅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此後,他們又在Chatswood、City以及Eastwood等地進行了表演,將這一獨特的舞獅藝術展示給了更廣泛的觀眾。梁鉅師傅強調,練習梅花樁是非常辛苦的,需要給予百分百的專註,舞獅者也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此外梁鉅師傅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和文化傳承同樣充滿熱情。他發起的兒童舞獅計劃,不僅面向華人小孩,還歡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參與,如印度孩子、穆斯林孩子等。這種包容性體現了他對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視,以及他對傳統文化普及化和國際化的努力。通過與Willoughby市政府合作推出舞獅課程,並在悉尼議會大廈前進行演出,他的工作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瞭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平臺,也為推廣中華文化於澳洲社會作出了顯著貢獻。梁鉅師傅還與學校合作,直接進入教育系統教授舞獅舞龍,這種方式有效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澳洲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加強了不同文化背景孩子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興趣,同時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在回顧自己自1974年移民以來的四十多年生涯時,梁鉅師傅表達了自己移民到澳洲這個選擇堅定無悔的態度。他在海外的生活以及經歷展示了一個人如何通過不懈努力,在異國他鄉成功傳承和推廣自己深愛的文化。梁師傅不僅在華人社區內部積極發展柔武術精神,他更是將這份熱愛帶到了澳洲的主流文化中,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

 

他表示通過強身健體和武術教育,不僅可以教育了海外華僑的下一代,更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開放了學習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