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最新消息

《吳醫師保健養生堂第六十八講》 —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吳擎添
2024年12月24日 14:50 發布 編輯:Editor

 

廣州中醫藥大學簡介

吳擎添

 

廣州中醫藥大學是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廣東高水准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中醫藥高校。學校肇始於1924年創辦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36年更名為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1952年建設成為廣東中醫進修學校,1956年經國務院準予成立廣州中醫學院,是新中國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

 

學校現有大學城和三元里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205畝。 設有27個黨政管理部門、15個二級學院、13家臨床醫學院、19個科研機構和6個教輔機构,另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8所校政合作醫院以及276家校外實踐基地。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准的一流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學校中醫學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也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擁有廣東省高水准大學建設重點學科6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臨床醫學、藥學、疫病防治與應急管理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高水准中醫藥重點學科9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農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其中“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學校有在校學生專業23個,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目前有在校生21178人(含預科生25人),其中大學生13312人、研究生7149人,港澳臺僑學生733人,外國留學生692人。擁有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6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00門。學校是全國首批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中醫藥專門人才18萬人,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吳以嶺、劉良院士等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領域領軍人物。

 

學校堅持引培並舉,打造一流師資隊伍。歷史上有以羅元愷、司徒鈴、鄧鐵濤、黃耀燊、梁乃津、劉仕昌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名醫名家在校執教。現擁有以中國工程院劉良院士、國醫大師周岱翰、林毅,國際知名青蒿抗瘧專家李國橋教授以及岐黃學者、國家傑青、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等在內的一批著名學者教授。 學校教職工13599人,其中校本部1339人,附屬醫院12260人,其中高級職稱2340人。擁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得主1人、全國工人先鋒號1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3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得主9人。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開展有組織科研創新。擁有中醫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國家級科研平臺10個;擁有“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嶺南中藥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防治腫瘤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廣東省方證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醫藥科學資料中心”“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廣東省中醫急症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醫針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醫藥防治腫瘤轉化藥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53個。近五年(2019-2023年)新增縱向科研專案2602項,獲得縱向經費11.94億元,承擔國家級項目582項,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獎勵27項。

 

學校堅持社會服務,加强高端醫療資源建設。現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與政府共建醫院8所,有教學醫院74家(含非直屬附屬醫院)。第一、二附屬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高水准醫院重點建設單位,成為廣東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範醫院。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是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全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最多的醫院之一。 第二附屬醫院連續11年位居“中國中醫醫院·競爭力100强”榜首,連續6年位列全國中醫醫院科技量值第一,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中醫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第三附屬醫院是廣東省三級甲等骨傷專科醫院,以中醫骨傷科為醫院的龍頭專科。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高校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與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文宣教育基地。

 

學校堅持產學研協同,與省內外15個地市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學校研發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腎育胎丸、和胃止痛膠囊等系列中成藥成為廣東醫藥行業的代表產品,暢銷全國。學校指導建設了“廣東省南藥種業創新園”,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中藥產業,開展50種道地與大宗南藥的GAP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推廣應用,指導中藥企業建設南藥規範化種植基地200多萬畝。

 

學校堅持國際視野,推進高水准對外交流與合作。學校率先研製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青蒿素複方及瘧疾防治方案,應用於科摩羅、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等10餘國家,大幅减少了瘧疾發病與死亡,創造了人類抗瘧奇迹。學校還整建制派出醫療隊赴非執行援外任務,先後在科摩羅、聖普以及巴布亞新磯內亞等地建立傳統醫藥研究中心。青蒿抗瘧援外醫療隊榮獲“第28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學校在歐洲和非洲等地建立7個國家級中醫藥海外中心,與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共建5個國家級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與哈佛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多間常春藤大學開展遠程課程、交換生項目。牽頭成立粵港澳中醫藥聯盟等6個專業聯盟,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建設教育部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4個傳承工作站。自1974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至今已為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0000多名中醫藥高級人才。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紮根南粵、放眼寰球,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和新一輪中醫藥强省建設,為全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准”的一流大學而不懈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上內容由吳擎添中醫師引自“廣州中醫藥大學100週年校慶報道”

吳擎添醫師回母校參觀,在有份捐資修建、保護700多年樹齡古榕樹的榕園留影,並接受大學領導頒發獎狀。

 

 

吳擎添醫師參加廣州中醫藥大學100週年校慶校友座談會,並在會上分享自己對中醫藥在海外弘揚的一些觀點。

 

如有疑問想咨詢吳醫師,可以在微信或whatsapp搜索0400388328,加吳醫師微信或whatsapp,或在微信上搜wuqingtian61加吳醫師微信,也可以發短信或致電0400388328作語音留言,吳醫師有空就會回復。

 

吳擎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全科醫學士、外科臨床博士,四十多年中醫骨傷科臨床經驗,澳大利亞政府注册中醫師,澳大利亞行醫三十多年。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診療應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