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
吳擎添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或「骨關節退行性變」,是指在骨頭某些部位發生較正常增大的突出,常見於較受力、常受壓、常彎曲活動(也屬於受壓受力)的部位,如脊椎、膝關節、跟骨等。
由於骨質增生突出,會壓迫、刺激神經,就會引起相應的神經支配區的疼痛、放射痛、麻痹,甚至最終引起肌肉萎縮。如頸椎骨刺會壓迫頸神經根(向下組成臂叢神經),引起頸肩、上肢麻痛和放射痛,腰椎骨刺壓迫腰叢神經(向下組成坐骨神經),就會有腰痛、下肢放射痛、麻脹(又稱坐骨神經痛)。
有些在關節內的骨刺突起,還會磨蝕破壞關節軟骨,引起關節炎症,腫痛,關節功能受損,如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就是小腿脛骨上端骨刺突起損傷膝關節的軟骨面,引起膝關節發炎、關節積液,致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
有些骨刺突起會壓迫附近的軟組織,引起炎症反應而腫痛,如跟骨骨刺。早期跟骨骨刺作X光照片檢查,常常沒有顯示有骨刺樣凸起,其典型的表現是,早上下床走路時有刺痛,但走動一段時間,刺痛就會改善。這個時期如不作及時治療,慢慢就會形成鈣化骨化,形成骨性凸起,就可以在X光片中顯示了。
骨刺的形成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多由於平時的姿勢不正確或過多使用,或保護不好(如穿不合適的鞋),而引起局部骨質長期受壓,剛開始時該部位會有一些自我保護的腫脹,形成一個保護墊,希望可以減輕壓力,就好像手常握一些工具,就會形成手繭。這個時期的骨刺,稱為早期骨刺(或軟性骨刺),通過恰當的治療可以消散。早期骨刺一般在X光片不會顯示,但有經驗的骨傷科醫生可以通過手診觸摸感覺到局部的骨刺,按壓觸診時,骨刺部會有疼痛感。
如早期骨刺未能及時治療,受壓的骨質表面腫脹的骨膜和附近的軟組織,就會日漸腫脹,並有鈣化,就形成不可消散的骨性骨刺,造成不可逆的創傷。
上面也說了,骨刺的形成時間較漫長,所以常見於50歲以上的人,但也有一些人因家族因素、體質的個體差異或解剖結構的不同(如頸曲腰曲先天較直、O型腿X型腿、扁平足等),或用力姿勢和習慣、或職業的因素,很年輕也會有骨刺的形成。
骨刺的形成是很漫長的過程,治療也不可能一兩次就可以根治。剛才說了,骨刺有一個階段是軟性的骨刺,這個階段的骨刺是可以消散的,而骨性骨刺的外周還會不斷有未鈣化的軟性骨刺形成,如不及時治療,這些軟性骨刺最終會變成骨性骨刺,就會使骨刺不停增大,症狀就會不斷加重。
根據我的經驗,骨刺的治療永遠不會遲,任何階段治療都可以減緩骨刺的發展,可以減輕疼痛,通過調整骨刺附近的肌肉,改善肌肉的張力,減輕骨刺部的壓力,再在適當的位置外敷可以活血散瘀、軟堅散結的中藥,就可以將軟性骨刺消散,避免骨刺繼續增生、惡化。內服藥可以補腎養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筋活絡,但療效沒有直接敷藥明顯。
不建議采用「局部封閉」療法治療骨刺,雖然「局部封閉」治療可以在短期內減緩骨刺部位的疼痛,但對註射局部會有損傷,而且,局部封閉的止痛作用常常只能維持幾個月。
工作時要穿舒適有軟墊的鞋子,如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或硬底鞋,會加重足部的勞損。下班後可以用熱水泡腳,如能加一些有舒筋活絡、行血活血功能的中藥就更好,經常拉筋和按摩治療有助改善,如有足跟痛,常常是由於經常站立行走,致足底筋膜勞損、跟骨骨膜發炎或有骨刺,就需要做治療了,中醫骨傷科對這類損傷有較好的療效。
另外,要及時和徹底治療一些跌打損傷和慢性勞損,避免局部的瘀血粘連和正常生理力學的改變,造成脊柱和一些關節的異常受壓而逐漸形成骨刺。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骨質增生」和「骨質疏松」是兩個不同的疾患,患有「骨質疏松」者也會長「骨刺」的;骨刺也不是體內鈣質過高的必然結果。
如有疑問想咨詢吳醫師,可以在微信或whatsapp搜索0400388328,加吳醫師微信或whatsapp,也可以發短信或致電0400388328作語音留言,吳醫師有空就會回復。
(吳擎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全科醫學士、外科臨床博士,澳洲行醫三十多年。本文僅供參考,具體診療應諮詢專業人士。)